第0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技术为农户融资添动力
□ 周慧虹

不必提交任何纸质材料,不用做房产抵押,也没见过银行客户经理,农户只需要掏出手机,在卫星遥感地图上,用描点连线方式圈出自家的稻田,全部圈完后点击提交,银行就会给贷款,手续简便,放款快捷,并且可以随借随还。这不是对未来场景的一种畅想,而是一些银行已落实的具体行动。

面对当前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些金融机构积极谋求创新,借力数字技术,谱写方便农户融资新篇章。上述场景,就是某网上银行将人工智能算法及农田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结果纳入银行搭建的授信模型,以此精准识别农户信用状况,克服缺少抵押物等难题,帮助农户顺利获贷的生动案例。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当下,新技术、新服务密集推出,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金融机构能否迎“风口”而上,尽可能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融入日常工作,推动自身业务实现跨越式创新,考验着经营管理者的眼光与能力。近年来,为促使金融资源顺畅流向广大农户,各地金融机构积极探寻可行办法。比如,将线下传统业务更多迁移至线上,农户不用亲临银行营业网点,即可方便地办理转账、支付、信贷审批等,受到客户欢迎。不过,仍有些金融机构往往着眼于既有场景、模式下自身业务效率的提升,对信贷供需中面临的一些矛盾依然缺乏应对策略,有些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金融机构需要以高标准、高要求,勇于啃那些难啃的“硬骨头”,瞄准农户融资中的痛点下功夫。农户贷款要求高、缺少抵押物,审核周期长、手续较复杂等,往往是制约农户融资的障碍。各金融机构要围绕相关难题寻找良策。前述那家网上银行把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算法、卫星遥感技术上,思路开阔了,工作着力点把准了,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当然,各金融机构用好数字技术,服务农户融资,仅靠金融机构自身努力还不够,还离不开社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上述那家网上银行为防范风险,一方面严格审核农户提交的信息资料,另一方面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事先掌握当地农户种植情况,以此同农户提交的“画地”结果交叉验证,从而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农户。

政府搭台、银行唱主角,社会有关部门助阵,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手段才能得以更多、更深入地应用,农户融资也才能得到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