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郑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熊军——
让实体“看见”方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惠春
图① 熊军在短纤期货上市活动现场演讲。
图② 熊军到棉花产地调研。
图③ 郑商所大楼外景。
(资料图片)

1990年10月12日,中国期货业第一颗“种子”在中原大地发芽——经国务院批准的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前身)开业。

30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期货期权交易市场。“报春鸟”——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也从最初仅有5个交易品种发展到如今的28个品种,从单一农产品期货交易所迈向综合开放的期货及衍生品定价中心。

2020年10月12日是中国期货市场建立30周年,也是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30周年的日子。在郑州市商务外环路30号期货大厦,记者专访了郑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熊军。

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期货市场按下“快进键”,这意味着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均在拓展。每一个品种的背后都是一条产业链,上市一个新品种,就多了一个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领域

“让实体看见方向,助经济稳健运行”,这条在郑商所随处可见的标语,既是郑商所的使命,也形象阐释了期货的功能。

期货价格就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市场上,公开、透明、即时更新,体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作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期货不仅可以指导企业灵活调整未来的生产计划,还能为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每个工作日早晨9点,郑商所产生的“郑州价格”飞向海内外,被无数企业用以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中国期货市场走过30年,对期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熊军说。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者与见证者,熊军回忆起这段历程,既感念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也反思总结教训。

“我国期货市场的成立源于当时价格体制改革需要。”熊军表示,当时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已转向期货市场,国内也开始探索通过建立期货市场助推价格体制改革。

回首当年,期货市场的开拓者们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

不可否认的是,当时我国期货市场尚不具备全面发展条件,最核心的问题是现货市场不成熟,大宗商品价格以政府定价为主,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有限。再加上各方对期货市场认识不够,相关法规也不完善,期货市场发展并不顺利,一度出现了不少问题。经历了长时间的清理整顿,直到进入21世纪,中国期货市场才真正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回顾那段长达10年的清理整顿,熊军的感受是,清理整顿,搞“有限试点”,实质上是在保留“火种”,等待行业、周边需求以及环境慢慢成熟。同时,一批富有经验的行业人才成长起来,稳健的行业文化、合规意识、风险管理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沉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经验与制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场发展不是孤立的。如果市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国家产业结构相匹配,就会水到渠成。”熊军认为顺势而为最重要。

这也是理解近年来期货市场按下“快进键”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86个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农业、金属、能源、化工、建材、冶金、金融等重点行业。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期货市场加速发展。“期货品种上市速度加快,意味着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均在拓展。每一个品种的背后都是一条产业链,上市一个新品种,就多了一个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领域。”熊军说。

强大的实体经济是中国期货市场崛起的内在力量。期货市场必须与现货基础相匹配,才能增强定价影响力。“发达的现货市场基础给了期货市场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将其充分转化为期货衍生品交易优势,为提升国际定价权打牢基础,让中国期货市场成为全球重要的定价中心。”熊军说。

彰显中国特色

实践证明,像苹果、红枣等生鲜品种,在基本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经过创新产品设计,是可以推出期货交易的。这也是中国期货市场对传统期货理论的贡献

2004年6月份,棉花期货合约在郑商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期货市场经过清理整顿后上市的首个新品种,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迈向新阶段。如今,我国棉花市场已形成企业在现货市场利用订单农业等方式锁定原料供应,在期货市场利用套期保值锁定价格风险的“期货+订单”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棉业的稳健经营。

目前,郑商所已上市了14个涉农期货品种、3个涉农期权品种,形成了粮、棉、油、糖、果及农资产品6大品种序列。

其中,苹果期货填补了全球鲜果类期货空白,作为主产区与重点贫困区域高度重合的特色品种,为助力国家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工具;红枣期货是我国首个干果类期货品种,通过形成价格基准和统一分级标准,在促进新疆红枣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尿素期货是我国首个农资类期货品种,作为“粮食的粮食”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熊军回忆说,当初研发苹果期货时,不少人心存疑虑。毕竟,其逻辑与传统期货理论还是有一定差异的。郑商所经过细致调研与创新设计,最终决定于2017年底推出该产品。2018年至2019年产季,苹果现货减产,苹果期货帮助果农在收购季卖出了好价格,减产不减收。以陕西省延长县为例,苹果产业虽总体减产8%,但整体销售收入达15亿元,果农人均果业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同比增长30%。

现在看来,苹果期货在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苹果标准化分级理念深入人心等方面也显现出不俗的效果。“实践证明,像苹果、红枣等生鲜品种,在基本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经过创新产品设计,是可以推出期货交易的,能够发挥服务产业的功能。这也是中国期货市场对传统期货理论的贡献。”熊军表示。

在成功推出苹果、红枣期货交易后,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市场功能的神奇作用,纷纷登门探讨能否上市诸如土豆、辣椒、花生等期货品种,助力地方核心产业稳健发展。通过金融工具创新,郑商所已经在特色农产品领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我国期货市场的成长路径是契合中国经济特点走出的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上市品种、市场监管、开放步伐、体量规模等各方面都深深地印有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烙印。”熊军说。

增强定价话语权

未来,郑商所将积极推动新品种研发上市,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实现成熟品种期权全覆盖,在国际定价上赢得更多话语权

2020年10月12日,短纤期货在郑商所上市。熊军表示,短纤期货将与郑商所已上市的棉花、PTA期货期权、棉纱期货一道,更好发挥板块“集聚效应”,形成更加完备的纺织产业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助力相关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定价话语权。

此前,PTA期货已实现国际化,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截至2020年上半年,境外客户共开立账户200余个,交易量占比达10%。

如今,郑商所上市品种工具范围已经覆盖农产品、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期货、期权数量均位居国内期货交易所首位。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PTA、甲醇期货交易量稳居全球化工类期货第一位、第二位,菜籽粕、白糖、苹果期货交易量也位居全球农产品类期货前5位。2019年,在国际期货业协会发布的全球主要期货及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排名中,郑商所位居第12位,商品期货交易量排名第4位。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货市场有效助力实体企业锁定成本收益,熨平价格波动影响,稳定生产经营。郑商所充分发挥期货交割的“纽带”作用,成为引导广大实体企业复工复产的“风向标”及产品购销补充渠道。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郑商所的期货仓单冲折抵、质押融资、买断式回购等业务,有效帮助企业盘活了现货资金,缓解了融资困境。同时,郑商所还努力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实体经济风险管理减负。

熊军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期货市场在新时期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郑商所将以“领先行业的风险管理平台,享誉世界的商品定价中心”为愿景,积极推动新品种研发上市,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实现成熟品种期权全覆盖,积极支持跨境商品期货ETF上市,加强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在国际定价上彰显更多话语权,为中国早日成为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