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阳展示非遗魅力
本报记者 孙潜彤 许红洲

中街、北市——辽宁省沈阳市这两个文化地标的火热人气从国庆假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百年老街和百年老市场经过“修旧如旧”改造后,重新焕发青春风采。糖人、刺绣、剪纸,手工艺人的匠心之作可以现场欣赏,数百万游客在这里“吃喝玩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儿时味道和文化味道。

沈阳在非遗文化与市场衔接方面下足了功夫,让非遗文化消费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生动表达,让文化传承有烟火气。沈阳市委宣传部部长于振明以旗袍为例介绍说,旗袍发祥于1636年的盛京,沈阳因此被称为“旗袍之都”。沈阳用旗袍文化产业兴盛的案例以两个字作答——对接,匠心传承对接优秀的设计师和经纪人,政府推广对接市场和产业链。

一年一度的(中国·沈阳)定制旗袍艺术大赏活动就是政府为助推旗袍产业发展而搭建的“定制平台”。盛京满绣非遗传承人杨晓桐近年致力于满绣旗袍的传承发展,开发出一系列走俏市场的创新产品,还在沈阳等地推广建立了40多个刺绣基地和绣娘扶贫车间,公益培训1500余人。在沈阳,旗袍之魅经过地方推动发酵转化为市场之魅。

这也是国家第四届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选择与沈阳第二届中国旗袍文化节握手的深层原因。日前,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前广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30多家文创企业,带来了他们的拿手作品:荣昌夏布、满族刺绣、那氏旗袍、香云纱、京绣、蜀锦、羌绣……琳琅满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更多提升路径。比如,在电商平台举办非遗购物节,打通非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帮助非遗传承人实现手艺价值。”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钟建波表示,通过举办纺织非遗系列展览等平台推广活动,有效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提升了非遗在全社会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