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经智库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10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 郭丽岩

当前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更加明显,未来一段时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为倚重内需潜能的强劲释放,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将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是否足够统一和强大,市场流通环节是否足够顺畅,将是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促进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动态平衡的关键。由此,既要通过创新促进市场形态演进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国内统一市场内在的循环机能,又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流通环节的梗阻与瓶颈,着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从而筑牢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市场基石。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和秩序规范。国内市场的统一不仅指市场在地理空间上的统一,而是市场规则的内在统一,消除各种壁垒障碍,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开放也不只是对外开放,更主要是对内开放,即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开放,能够形成跨部门、行业、区域的商品与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体系。

创新和完善国内统一市场包括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宏中微观三个层次的内容。从宏观层面的市场统一来讲,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促进市场体系的各层次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相互匹配,从而全面增进社会总体福利。从中微观层面的市场统一来讲,指的是各类市场内部和彼此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城乡和区域市场之间、国内与国际市场等的统一融合。

一是在宏观上增强市场供给与需求匹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针对当前市场上低端同质化供给过剩,绿色安全、提供更好消费体验的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创新优化市场供给体系,着力纠正供求错配,尤其是要顺应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等收入人群持续扩大的趋势,显著提升市场高质量供给的效率,全面满足更加多元化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促进各类市场内部和不同市场之间的统一融合。大力促进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一般服务市场的同步发育与深度融合,增强商品市场内部的终端消费品和上游原材料市场的融合发展,推动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和信息数据等要素市场的深度融合等。展望未来几年,关键是要创新发展出更多新型市场和市场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样态,着力培育市场发展的新增长点与新支柱,促进商品与服务市场、线上与线下市场、现货与期货市场、实物和虚拟市场的多层次、多维度跨界融合拓展。

三是增进市场运行机制和竞争规则的有机融合。为了保证市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所有市场法规与制度之间必须统一相容。特别是产权制度等规范和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基本制度,信用、监管、公平竞争、反垄断等规范竞争秩序的制度,以及防范市场风险和维护市场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需要充分衔接和匹配。

四是促进区域城乡市场的充分融合发展。各级政府采用规划、财政、货币等政策手段及相应的工具,为全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统一的宏观经济环境,破除由部门或区域之间的摩擦给商品和要素流动造成的障碍,平衡公平与效率双重目标,协调好区域市场的局部利益与全国统一市场的整体利益,从而体现市场发展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五是促进市场主体的组织融合与创新发展。市场主体是支撑市场体系运行的微观单元,主要包括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生产经营者、要素提供者、贸易流通商、最终消费者等。各类企业主体,无论是国有、民营、外资,还是大中小微哪类规模,其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竞争主体,必须能够自主参加市场活动,根据市场价格信号自主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推动市场主体在平等互利、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充分融合发展是加速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点和难点。

六是促进国内与国外市场的统一融合。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内外双循环互促格局。首要应丰富市场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内容,促进内外规则有效融通,主动密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系统实现再平衡,与全球共享我国市场规模扩大和创新发展的红利,确保自身也同样协助其他经济体尽快回到既有经济增长轨迹上,在此基础上合理谋求与自身经济贡献相称的全球治理影响力。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扣紧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着力破除区域分割、准入隐性壁垒、内外规则不统一、不同所有制主体难相容、要素配置不公平等梗阻与瓶颈,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体系,加快市场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夯实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全面促进内外市场规则融通,强化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加快形成结构更加优化、规则更为完备、运行成本更低、质量效率更高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健全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国内市场循环,进而为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与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