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经视觉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富带后富 共走小康路
本报记者 杨阳腾 通讯员 申博济 摄影报道
▲新疆喀什和深圳的青少年在深圳大学开展“手拉手”夏令营活动。自2010年以来,深圳共选派11批250多名优秀教师赴喀什市和塔县支教,帮助当地提升教育水平。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贫困户在“鱼莲共生”复合养殖基地采摘莲藕。深圳市福田区扶贫工作队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力困难群众增收。
▲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慕士塔格峰远景。深圳市在2010年开展援疆工作至今,已陆续安排近亿元资金全力支持当地旅游景区建设,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
▼深圳市医疗援藏队队长丘韶校(右)在指导察隅县藏族医生分析患者X光片。察隅县是西藏重点深度贫困县,深圳援藏工作组把医疗教育援藏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面开展“组团式”医疗教育援藏工作。
▼位于广西百色市的深圳小镇是深圳百色扶贫协作的重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也是粤桂扶贫协作重点项目,深圳已投入资金2.4亿元。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在深圳罗湖区的对口援助下,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推广种桑养蚕,并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四位一体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
▼深圳对口帮扶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深圳市采取“援助资金、实施项目、搭建平台”等形式全方位援助,累计投入援助资金11678万元。该援助项目已成为四川、青海、西藏三地“菜篮子”供应基地之一。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一直以来,深圳坚持“先发地区+后发地区”协同发力,自觉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先行责任,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共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区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从八桂大地到西藏边陲,从南疆喀什到革命老区,从周边县市到边远山村,自1990年首次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深圳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争当“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排头兵,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先后与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9个县(区)开展帮扶合作。目前,深圳对口帮扶包括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广东省内全面对口帮扶三大领域。

深圳扶贫的探索与实践,是深圳经济特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精彩缩影,是镌刻在深圳脱贫攻坚一线的深深印记。统计显示,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深圳已累计安排财政资金419.27亿元,今年40.65亿元;累计社会帮扶资金超过760亿元,今年已募集超过20亿元;对口扶贫地区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01万,已帮助对口帮扶地区194.36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率约95%;累计选派8048名优秀干部奔赴帮扶一线。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