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0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鹰潭:
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只闻机器响,不见人操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高新区的江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度智能化的设备有序运转,“吐”出一组组铜基5G散热模块产品。“我们去年9月新上了铜基物联网散热模块生产线,年产量达2亿片,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铜价下跌的影响,订单还是供不应求。”江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一特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因铜而兴的鹰潭是全国最大铜冶炼、加工基地和重要的铜消费区,素有“世界铜都”之称,近年来又依托“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机遇,移动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制造发展全国领先。“‘铜产业+物联网’,不是简单的相加相连,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鹰潭新路走快、老路走新,破解了传统动能乏力、新动能不强等问题,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足。”鹰潭市委书记郭安说。

铜是鹰潭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包括铜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面临的增速减缓、结构调整、风险增加等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鹰潭市市长陈敏告诉记者,鹰潭深度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鼓励过去以铜锭、铜杆等铜的粗加工为主的企业利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进行技术改造,转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铜合金、铜箔等精深加工,从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迈向差异化竞争的蓝海。

截至目前,鹰潭已建有40个数字化车间,应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化装备440台,铜精深加工比重达47%,成为全国铜精深加工产业聚集区和有色产业转移重点布局区。在7月份举行的中国(鹰潭)铜产业高峰论坛上,“鹰潭铜价”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铜现货交易价格的重要风向标。

探索新路径、开拓新领域,加快培育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鹰潭大力推广铜产业创新券制度,按企业年度科研投入的50%给予补助,激活企业科研热情;金融机构推出的“铜票通”为首批15家铜企业提供近33亿元的票据合作授信,保障金融“活水”;整合铜期货交割仓库、铜国检中心等平台,推动混合所有制铜物贸公司正式运营,力争3年内打造成“万亿级”全国性铜物贸中心,通过创新赋能,补短板、强协同、上层次,健全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检测、铜文化、铜制品“八位一体”的铜产业体系。

从2016年鹰潭正式提出以移动物联网为依托建设智慧新城起,短短几年就实现4G、5G、NB-IoT和eMTC多张网络协同发展,列入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

鹰潭先后出台了智慧新城规划(2017—2025年)等文件,设立规模1亿元的鹰潭市物联网产业引导资金和5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抢先培育一批“城市级”示范应用孵化出“现象级”产业。

“过去,鹰潭的物联网产品送到外地检测,耗时2个月不止,现在在我们实验室最快两天可以完成。”走进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实验室,正在进行物联网产品进网检测的工程师胡志明告诉记者,鹰潭已建成44个高规格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研发、检测、认证、成果转化及网安、信息存储于一体,可提供全链配套服务的移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智慧水表、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净水器等一批“城市级”应用不断成熟。

物联网的核心在“用”,用得越多,产品技术更新升级越快,产业集聚度就越高。欧菲炬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实现年产物联网模组5000万片增扩到3亿片的蜕变,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移动物联网模组生产基地;生产传感器的江西沃得尔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获150亿元大单,产品供不应求;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水表使用量突破200万量级,成为全球最大的NB-IoT水表生产商……截至目前,鹰潭已有物联网企业256家,2019年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全市物联网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鹰潭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鹰潭今年力争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泛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0万个,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