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塔元庄村“升级”记
□ 本报记者 陈发明

不久前,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迎来一件喜事:村里与同福集团合作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园一期项目完工,园内的综合展厅、智能温室、研学营地、同福乐园等项目开始试运营,每天吸引游客上万人。

作为一个村集体年收入超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1万元的富裕村,塔元庄为何还要引入企业借力发展?

“村里现有产业虽然收入稳定,但产业层次不高,需要升级。”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小平告诉记者,“我们要借助现代企业的力量,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走进塔元庄村,记者放眼望去,一栋栋住宅楼林立,干净整洁的街道两侧绿树成荫;年轻人忙碌工作,老人们悠闲纳凉,与城市社区并无二致。引人注目的是,一辆辆观光电瓶车缓缓行驶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上面坐满了游客和参观学习人员。

人们到塔元庄来学啥?“半城郊型”经济是个关键词。

30多年前,塔元庄还是个“先天不足”的穷村:因毗邻滹沱河,全村3000多亩地中,三分之二是河滩地,人均只有3分多的耕地。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隔河相望,却有巨大的城乡之别。

1984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针对正定紧邻省会的区位特点,确立了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从那时起,塔元庄开始种大棚蔬菜,建养殖场,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2008年,塔元庄村靠旧村改造盘活土地资产,经过两年的努力,全村2000多名村民迁入新居。随后,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半城郊型’就是我们村的‘法宝’,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决温饱,到后来的强村富民;从实现率先奔小康,到今后的产业升级,都是靠这‘法宝’指引。”尹小平说,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塔元庄村,嘱咐大家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提前实现小康村”。殷殷嘱托,在尹小平看来,是“半城郊型”经济在塔元庄实践的“升级版”。

几年来,塔元庄村建设了美食一条街、小吃一条街、木屋民宿小镇,打造看、玩、食、娱、购一条龙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车在林中走、人在花中游、家在河边住”的旅游新业态,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在塔元庄村的老年公寓,入住的140多位老人全部来自村外——这个曾经床位大量空闲的养老院,实现了市场化运营。

“老人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用服务赢得市场。”塔元庄村老年公寓负责人李玉珍说,2014年,村里的养老院跟卫生院合作,成立了医养结合体。随着服务的提升,不仅让群众可以就近看病,为村里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还吸引了附近村镇的老人入住。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塔元庄村建立起完善的福利制度,定期给村民发放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物资,承担村民的物业费、暖气费、水费等。60岁以上老人每月还有养老金,塔元庄村民福利支出每年达到400多万元。

“平时上班就在家门口,住着村里盖的单元楼。”正在村委会领蔬菜的刘兰珍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在村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园上班,儿子、儿媳在村里的企业工作,每年村集体还给每人分红3000多元,“现在的好日子就是小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