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康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传统文化“助力”养生
□ 梁剑箫

人活一生,会遇沟坎,老年也不例外。倘若让愤懑、悲伤和抑郁填满情绪的空间,对于身心健康不无害处。老年人虽久逢世事,面对负面情绪或许早已有了一套娴熟的纾解和应对办法,但却未必都能达到云淡风轻的豁达境界,可能依旧为了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事或突如其来的遭遇积聚郁火,难以释怀。

心灵长河的宽广,不一定和时间的长度成绝对正比关系。老年人依旧需要学会调理心情,修炼宽容审慎之心,遇到不顺之事,找到合适的办法排遣转移不良情绪,避免“久思神怡,多于劳形”。

那么,如何锤炼内心、提高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剂灵丹妙药。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有物质的,如万里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各个时代留下的众多文物和各个博物馆保存下来的那些珍宝;有非物质的,如二十五史、先秦诸子、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和戏曲;还有如书法、绘画、篆刻等各种民间的文艺传承,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习俗、节日,即传统的生活方式;等等。在这些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里,可以找到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观念、文采、智慧。老年人倘若静下心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传统文化的宝库里找到感兴趣的部分,学习、体验和研究这些文化精髓,再结合自己一生的点滴过往,慢慢形成对生命历程更加深刻更为高级的个性化认知,可以让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找到通往平和之路的那条坦途,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以阅读明清小说为例,读《西游记》可以获得心态和性格的放松。这部小说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乏诙谐滑稽,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深意趣味并重。故事主角孙悟空总是满怀着一种自娱心态,不管面临多么艰难危险的情境,他总是说:“好耍子”;他的拿手本事是钻到妖怪肚子里,说要在那里支锅架灶,打秋千;他喜欢变化成妖怪的父母长辈,让妖怪对自己顶礼膜拜;他在被绑被蒸被吊时也总是开玩笑,这些都是幽默滑稽的最生动表现。这种崇尚幽默的审美心态,给心灵的自由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精神家园。从养生角度讲,在阅读小说过程中,不断体会这种有趣又很有味道的意涵,可以使心境变得更加豁达、超脱,遇事更容易想得通透,不钻牛角尖。心情好了,免疫力自然就提升了,身体也就越来越好。

保持心灵的平静,是最好的康养修身之道。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妨好好利用,努力寻找和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广泛吸收,融入血脉,提高思想境界,让平和宁静的思考成为常态化的养老生活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