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通过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多元化国际化开发开放平台、构建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持续深化“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三个经济”发展,经济社会稳步复苏,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对外贸易拉动作用不断提升。上半年,西安市生产总值4575.09亿元,同比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较一季度提高12.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1661.12亿元,同比增长2.8%。
西安是国家级陆空交通枢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以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的启动,西安联通东西南北的“双循环”枢纽效应更加凸显。持续深化“三个经济”,既是对“海陆内外联通,东西双向互进”的国家再开放战略的呼应,更是西安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陕西省实施“三个经济”的主要承载区,去年以来,西安市紧扣“枢纽经济能级提升、门户经济集聚辐射、流动经济提质增效”总目标,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细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方面,西安咸阳机场累计完成航空货邮吞吐量14.95万吨,临空经济规模达到86.6亿元。7月22日,西安咸阳机场三期工程全面开工。西银高铁完成投资26亿元,西延、西十高铁正在办理前置性手续,西康高铁正在推进施工图设计审批。郑西、大西、西宝、西成高铁已建成通车,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米”字形国家高速铁路网架构基本形成。截至目前,西安区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50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市县县通高速公路。
在打造开发开放平台方面。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完成集装箱运量13.8万标箱,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运行15条干线,覆盖欧洲、中亚、西亚、南亚地区主要货源地。目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西安港集散分拨,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中国制造向西走出国门、丝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重要载体。
聚力“三个经济”还对当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牵引作用。数据显示,上半年,西安市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新增金融机构4家,新增上市公司2家,预计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85亿元;开展全市性融资对接活动4次,为300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172.33亿元;电子信息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61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登记16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857家。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全力推动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全面推进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四个方面加快“三个经济”发展。下一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围绕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国际物流中心、产业转移中心、人文交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贸易中心建设,更好服务全国对外开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