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出发“风景”会更美
□ 曾诗阳

今年初,就在不少旅游从业者乐观地预计,春节期间全国出游将有望突破4.5亿人次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给高速增长多年的中国旅游业狠狠踩了一脚刹车。

经此一“疫”,有业内人士甚至悲观地认为:“中国旅游业很难回到从前了。”不过,换个角度看,其实也无需回到从前,毕竟旅游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门票经济、低效投资过热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群众的旅游需求早已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不少企业却仍然沉浸在过时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倒逼旅游业停止盲目追求高速增长的步伐,认真反思、卧薪尝胆,重新梳理产品构成、运营模式和风控机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适应多元化、个性化、复合化的消费需求,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寻求突破,找准方向做足准备再踏上新征程。

为应对疫情,旅游产品升级和业态创新进一步提速,自驾游、周边游等旅游产品势头正劲,智慧旅游、数字文化等建设加速推进,线上“种草”和线下“打卡”实现有效转化,“5G直播”“VR游览”等科技手段的助力,为旅游产品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生动的内容,这些都将有力推动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行业遭受的损失和影响,需要正视和挽回,但大可不必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从今年1月份文旅部办公厅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到各省3月份逐渐恢复省内旅游业务,再到7月份文旅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稳步有序的复工复产之路充分证明,经过多年积累,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旅游业是敏感的,但绝不是脆弱的,尽管受到外部事件冲击,但韧性依旧很强。

以往实践经验证明,旅游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无论是疫情还是其他突发事件,都将会过去,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清明假期、“五一”假期和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数据也显示,群众出行意愿和市场信心持续回升,产业发展动能重新集聚,旅游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疫情终将过去,人们被迫推迟的旅游计划,会在风景更美时成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