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迁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山水如画 产业兴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李艳辉
通过河湖治理,河北省迁西县成为国家一级水源地。图为迁西大黑汀水库旁的生态美景。 李少华摄(中经视觉)

近年来,河北省迁西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山、水、人居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开展对山水林田湖的综合治理,积极进行区域绿化、水源涵养、村庄环境整治,实现了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村庄整洁、百姓富足的多赢。

8月,在河北省迁西县东莲花院乡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基地,空气凉爽,花果飘香。这个依托该乡8个行政村打造的项目通过建设,目前已形成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等10个生态园区,使得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村庄整洁、百姓富足的高质量发展基地,创建3年就引来数十万游客。最近,迁西县被河北省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申报单位。

山场绿树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迁西县是河北唐山唯一的纯山区县,有着“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地貌,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属于华北京津冀区域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天津三分之二、唐山四分之三的饮用水源来自迁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然而过去,由于追求经济效益,无序开荒、矿产滥采、水库养殖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山体啃噬、河流污染、村庄面貌落后等束缚了迁西的持续发展。如今,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持续发展的基础,迁西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山、水、人居等方面下功夫,力求让全县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迁西百分之七十的国土面积是山,“山”字文章如何做?迁西县果断摒弃过去“开山开田、垦山种粮”的山区生产模式,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首创了“围山转”治山植果模式,致力实现山绿民富。

“围山转”就是在25度以下的荒坡,按3米至4米的行距,沿等高线,开挖成1米深1米宽、回填后呈2米宽的环山水平梯田种植板栗树。截至2019年末,全县板栗栽植面积已达75万亩、5000万株。

“这种大规模的山场绿化,首先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160万亩荒山实现了全覆盖性绿化,迁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3.2%,居全省第二位。一举改变了过去‘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形成了‘小雨中雨不下山,大雨暴雨缓出川,雨后山间挂清泉’的生态景观,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迁西优质板栗常年产量由过去的4000吨左右上升到8万吨,并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年产值达22亿元,栗农人均增收4000多元,真正实现了让山场既长出了树叶,也长出了钞票。”迁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立新说。

河湖水源既惠家乡也惠他乡

7月27日,滦河带状生态公园里,上千只白鹭翩翩起舞。

“白鹭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是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只有好的生态环境,才会吸引它们到来。”迁西县摄影协会会长王爱军说,“近几年,来迁西的鸟类越来越多,河道周围成了摄影爱好者的福地。”

迁西的水体环境不仅影响迁西,也影响到整个唐山和多半个天津。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的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工程,每年从迁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跨流域调水总量接近20亿立方米。这可是维系津唐两地上千万人民生命源泉的“命门”。因此维护水源环境是一项既惠家乡也惠他乡的重要任务。

早年进行水库大坝建设,迁西滦河沿岸上万亩土地被水库淹没,靠土地谋生的群众依托水库搞起了水产养殖。可到了2016年,天津有关部门反映,引滦入津的水体有变坏趋势,于是迁西启动了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工作,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清理网箱4万多个。同时,以潘家口水库为中心划定了400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还结合境内6条河流和84座水库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并健全完善河长名单公告、河库信息共享等制度,让河湖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同时,影响水源环境的岸上管理也在扎实推进。迁西是矿业大县,过去年产铁矿石达1000万吨左右,而洗选铁矿必然要污染水源。随着新发展理念的强化,迁西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在最近5年间,共拆除铁矿、采砂、畜牧水产养殖类企业上千家,每年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百万吨,并建设县乡村三级污水处理厂20座、工业污水处理厂两家,从而使得占京津冀3省市年地表径流量十分之一的境内6大河流水质全部达标,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佳水源地。

村庄美景既稳民心也留客心

7月下旬,地处迁西大黑汀水库旁的栗香湖特色小镇生意十分火爆。在迁西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两大决策的推动下,这处以房车露营、木屋住宿、乘船游湖、绿道徒步观光、山货市场等为特色的小镇,引来了许多游客。

带着家人在此度假的北京游客李尚东对记者说:“迁西不仅生态环境优美,乡村人居环境也非常美。”

迁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锦山说:“乡村振兴要先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发展产业,一个是改善人居环境。迁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让群众人均收益超过4000元,并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狠抓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整个区域从细节上美起来,让村庄的生态美景起到既稳民心也留客心的作用。”

迁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印华说:“农村环境整治是老大难问题,这个‘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一个是农村群众垃圾乱扔、物件乱放等不良生活习惯难改变。我们就针对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于是,迁西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驻村督导,县财政安排专门资金直接用于各村改善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县主要领导带队每半个月对各村人居环境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评比并奖优罚劣。一年下来,全县共为400多个村庄补齐了基础设施,清理农村垃圾10万多吨,拆除私搭乱建6万多平方米,让乡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变。同时,利用“智慧迁西”综合指挥系统,有效发挥“天眼”监督管理作用,对全县所有乡村实施全天候监控,让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物件乱放等不良行为都处于监控之中。短短4个多月,1500多件各类环境问题被系统曝光和处理,全县农村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从此被彻底扭转。

“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虽然投入很大,却打牢了生态底色,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迁西县委书记李建忠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努力,迁西吸引优势资本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全域旅游发展迅速,去年以来,全县17个乡镇均有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实施,1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文旅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量达百亿元。在这些新项目的推动下,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9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1.3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83%和197%。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