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汛情来势汹汹,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加试题”。汛情疫情交织是否会影响我国经济复苏步伐?近期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只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季度增速由负转正的V型反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多个指标也由负转正,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份、5月份两位数下降后,6月份也“转负为正”,整体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汛情是否会影响宏观经济数据尤其是CPI走势?专家表示,从往年经验看,洪涝灾害对宏观经济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农业生产上,但洪涝灾害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且影响有限。从本轮洪涝灾害影响区域及程度看,短期内受灾严重省份的果蔬生长及运输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但整体影响可控。今年我国夏粮丰收且创历史新高,下半年随着洪涝灾害消退,秋粮丰收可期。从果蔬供给看,本轮洪灾并未对主产区构成严重冲击,果蔬生产周期相对较短,国内可以及时调配增加受灾区域供给,国内果蔬保障供给基础仍扎实。
“目前,我国洪涝受灾省份主要集中在南方,考虑到这些省份并不是果蔬等主产区,且国内物流调配通畅,洪涝灾害对物价波动影响有限。”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说。
更为重要的是,上半年我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二季度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各地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直达基层,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入汛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为我国经济复苏筑牢安全堤坝。
江西、安徽等产粮大省把粮食抗灾夺丰收摆在突出位置,做好早稻收割、晚稻栽种“双抢”工作。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管理处处长郑敏介绍,厅里派出工作组紧急开展早稻抢收抢烘,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并组织了抢收抢种攻坚战,调配联合收割机、稻谷烘干设备等,下发救灾种子,现已完成晚稻种植1300多万亩。“水退到哪里,抢收抢种就到哪里。力争早稻损失晚稻补,水稻损失旱粮补。”郑敏说。
企业复工复产、拓市场保订单刚有起色,却又面临汛情带来的风险。对此,各地各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筑牢经济安全堤坝。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用于支持各地做好防汛救灾相关工作。商务部门则全力维护汛期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受灾地区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筑牢应急保障后防线。
汛情也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们一定能答好“加试题”,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下一阶段,我们仍然要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本系列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