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新闻发布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立医院要把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

本报北京7月28日讯 记者敖蓉报道: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就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介绍了有关情况。

2019年以来,医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持续缓解。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王贺胜介绍,通过实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范推进医联体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高,300家县级医院成为能力建设“标杆”,616家机构达到社区医院标准,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9100多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0%,超过1200家医院开展日间手术。

同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逐步推开,25个中选药品价格较2018年最低价平均降幅59%。持续减轻药品耗材费用负担,17种医保谈判抗癌药医保报销52亿元,96万人次受益。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国家医保目录、强化基本药物配备、完善药品审评审批、持续规范药品流通、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这次疫情也暴露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漏洞。王贺胜表示,为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将从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按照“平战结合”原则,以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为重点,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相关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做好法律衔接。

“我们将引导地方统筹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高质量地完成公共卫生项目的建设,确保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留白、不缺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说。

值得注意的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医改的重点任务。未来,公立医院将向何处去?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表示,要加强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建设,使其上下协同、区域协同、内外协同。下一步医改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推进以县域为龙头,把下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实行上下一体的管理,包括县乡一体、乡村一体,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围绕县乡老百姓的健康需求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管理。同时,在城市要发挥城市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组建医疗集团的牵头和引领作用,形成紧密型医疗集团,对辖区居民实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公立医院在整合型的服务体系建设当中,核心要素是要把它的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而不能产生对上的虹吸作用。”梁万年说。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是改变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的有效举措。欧晓理表示,目前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一方面,围绕重点疾病和薄弱地区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整合现有资源,切实维护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属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医改“试验田”作用,着力突出改革创新,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鼓励创新药物和技术使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关键环节加大探索力度,拿出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台了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的政策。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介绍,截至7月1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13.5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8.47亿元,医保支付12.32亿元,支付比例达到67%。下一步,将统一组织参保地核实并进行全国清算,不留后账,并对疫情期间出台的“互联网+医保”、长处方等便民措施,推出常态化、制度化举措,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