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海淀:
“水清岸绿”愿景将成真

本报记者 杨学聪

渠渠相连,河河互通,慢行滨水走廊和亲水岸线绵延……未来5年,北京市海淀区将完成百公里滨水慢行走廊建设,“水清岸绿”的美好愿景将逐步实现。

7月15日,北京海淀区发布《“水清岸绿”行动计划(2020-2025)》。按照计划,至2025年,海淀将增加千顷水面,主要河渠达到健康状态,铺设百里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建设万亩蓝绿交融的生态水乡,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绿色生态水系景观。

“我们正通过技术助力,推动行动计划落地实施。”海淀区水务局局长马光耀表示,海淀将通过点面相结合的手段消除控制污染源,以分散和集中的模式收集处理雨污水,以从单元到整体的方式持续提升水生态。还将进一步完善水务基础数据库和指挥信息系统,打造海淀区的“水务大脑”。

为了让美好的愿景尽快变成现实,海淀区明确了“施工图”:筑牢防洪排涝体系、铺设傍水依林的慢行生态绿道、建设水清岸绿的生态河渠样板、营造一碧万顷的生态园林湿地、修筑稳定安全的供水保障系统……以水生态治理为主线,按照“分区规划,突出重点,滨水走廊,蓝绿交融”十六字方针进行建设。

在“行动计划”分区域做出的河道规划设计中,海淀南部地区重在讲述水文化,北部地区重在构建水生态。南北呼应,共同打造舒适宜居的新海淀。

具体而言,在南部地区重点塑造一区两轴三循环的慢行空间和亲水岸线。主要围绕“三山五园”地区,分别以金河、万泉河为轴,建设南旱河片区、玉泉山片区、圆明园片区水网循环系统,在玉泉山地区恢复自然生态的河湖水网,在万泉河地区打造亲水宜人的文化走廊。

北部地区重点建设一轴四核多河渠的循环水网和生态湿地。主要以南沙河为轴线,沿岸新建西玉河、崔家窑、苏家坨、上庄4个核心湿地,串联雨水湿地和各条河渠,逐步形成湿地与湿地相连,河渠与河渠互通,各功能互补的水系生态系统。

同时,完善和建设滨水走廊、亲水步道、湿地公园。包括:通过北旱河、万泉河、西玉河湿地等项目每年至少建设20公里滨水慢行走廊,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增加周边居民获得感,5年合计完成百公里滨水慢行走廊建设;通过大寨渠、周家巷沟、金河等项目,建设出一批“水清岸绿”的生态河渠样板,可呈现“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改善周边水环境状况,提升科技园区周边的营商环境;通过玉泉山地区、圆明园地区、翠湖、稻香湖水网循环等项目,分别建成4个水网循环体系,实现渠渠相连,河河互通;通过实施西玉河湿地、崔家窑湿地、苏家坨雨水调蓄区等项目,建设各功能互补的水系生态系统,结合现有翠湖湿地,营造一碧万顷的北部生态湿地群,合计建成万亩蓝绿交融的生态系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