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美景似江南
——河北邯郸市肥乡区农村坑塘整治纪实
河北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村仙葛湖湿地。 本报记者 宋美倩摄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王 翔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对区内3条灌溉河渠、1000多个农村坑塘进行了深度整治,清除了上千立方米的垃圾污水,对坑塘进行了防渗和植绿等处理,打造形成生态水面,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让坑塘始终保持清洁美丽,不仅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还使美丽乡村成为生态旅游景点和受企业欢迎的投资热土。

走进河北邯郸市肥乡区,只见到处生机勃勃,尤其是该区经过深度整治的乡村坑塘水系,处处可见碧水连连、垂柳依依的美景,走在其间,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肥乡区区委副书记郑建民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全面完成了3条灌溉河渠、1000多个农村坑塘的整治,农村坑塘蓄水面积达到1100亩以上,使得坑塘这个在农村群众心里留下过深深烙印的农村公共设施再次恢复了昔日的美丽容颜,对美化农村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塘一策”唤回昔日美景

早晨8点刚过,肥乡区屯庄营乡田寨村桥仙湖公园里就热闹起来,吃过早饭的老人三三两两来到湖边散步、聊天、钓鱼。

“桥仙湖有20多亩的面积,早些年就是我们村的一个坑塘,是村集体用来集雨浇地的,由于环境不错,大家在茶余饭后都爱到这里转转。后来随着分田到户,农村集体资产缺乏管理,这处坑塘就成为村里存放垃圾、容纳污水的臭水坑。”田寨村村主任牛章怀告诉记者。

田寨村住着560户2100多人,以前,村里分布着大小6个坑塘,总面积在40亩左右,它们的命运几乎都与桥仙湖一样,很长时间都成为村里的垃圾和污水存放坑。近些年,村里实施了土地集约经营,田寨人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葡萄小镇,百姓富起来了,来村里休闲采摘的人也多了起来,这些报废的坑塘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

“为此,我们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中坑塘整治是个核心项目。我们清除了上千立方米的垃圾污水,并对坑塘进行了防渗和植绿等处理,引来岳城水库的水形成生态水面,打造了桥仙湖、月亮湾等景观。现在不仅村里人喜欢到湖边散步休闲,还成为城里人休闲采摘的‘打卡地’。”牛章怀说。

肥乡区委书记赵洪山表示:“我们对全区1180个坑塘制定了‘一塘一策’整治方案,同时将域内的团结渠、民有渠、东风渠3条干渠、6条支渠全部修复,让其变身为长年有清洁水源的生态渠,并铺设引水管线,使坑塘与河渠相连,向坑塘内引入清水,形成循环水系,打造水景观。这样一来,一下就在全区形成近7000亩生态水面景观。”

健全机制保持靓丽容颜

“完成坑塘整治只是第一步,要让坑塘始终保持靓丽容颜的任务更艰巨。如果没有一个长效机制做支撑,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重新变回垃圾坑。”肥乡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负责人赵运枝说。

在屯庄营乡后营村一个坑塘边,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文指着一棵树上挂着的绿色牌子向记者介绍:“这个坑塘的编号是82103,‘8’表示屯庄营乡,‘21’表示后营村,‘03’表示是村里的第三个坑塘……”在这块牌子上,记者看到,除了坑塘编号,还有网格管理员、网格长的名字以及举报电话等。

赵运枝表示,为了防止农村坑塘环境受到破坏,区里对全区农村坑塘逐一编号、建立档案,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各级监管责任人。

“坑塘编号相当于为每个坑塘制作了‘身份证’,哪个坑塘出了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比如有村民发现有人往坑塘里倒垃圾,可以拨打举报电话或者找网格管理员,报上坑塘编号,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编号迅速定位坑塘所在地,及时解决问题。”赵运枝说。

据了解,在坑塘日常监管上,肥乡区一方面发动村干部、坑塘附近村民、五保和低保户负责坑塘的保洁监督,另一方面在坑塘点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加强监管。

为防止垃圾再入坑塘导致污染反弹,肥乡区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财政拿出2000万元,公开招标确定了两家环卫公司,分片负责全区垃圾收集转运,为每家农户发放垃圾桶,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日产日清。每个乡镇建一个垃圾压缩转运站,每天收集转运垃圾到区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公司转运、区处理”的模式,实现了“垃圾不落地”。与此同时,区里还统筹推进改厕、污水治理、养殖粪污收集处理等工作,对农村污水进行有效管控,使得全区所有坑塘都能在长效机制下始终保持清洁美丽的容颜。

以水为媒促效益扩散

在农村坑塘整治中,肥乡区先后投资近3亿元进行清淤造景,先后打造了肥义公园、凤湖湿地、郊野公园、窦默公园、滨河公园、葛仙湖等生态旅游景点。同时,以水为媒,开发出了东刘家寨村桃花节、田寨村梨花节、南赵村菊花节等旅游品牌,使得肥乡区的生态旅游业从无到有,吸引了大量游客。2019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18%。

这当中,带动旅游业升级上档的典型莫过于坐落于肥乡辛安镇白落堡村的肥义公园,这个由多个农村坑塘整治而成的生态景观公园2018年5月开工建设,打造水域面积260亩,绿地面积400亩,园内绿树成荫、碧水环绕,2019年4月建成开园后,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客流量达到500人次以上,节假日能达到两三千人。

“山清水秀人气旺,人气旺处地生财。”肥乡区区长李书平表示,随着生态环境改善,不少企业和客商开始把目标瞄准肥乡,使得这里逐步成为华北平原南部的投资热土。2018年以来,肥乡共签约项目39个,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额达425.9亿元,区域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