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效协同,全线联动——
“国家队”出手畅通产业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雷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企业2020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签订视频会议中提出“三稳四保一加强”工作要求,并强调要“稳产业链”,发挥中央企业产业龙头牵引作用,打通供应链、协同上下游,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及竞争力。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影响力、带动力及全产业链优势,用共赢理念为产业链、供应链赋能,在保障就业与民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打通堵点协同优化

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是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中央企业除了自身坚持常态化防疫、抢抓工期外,应加速释放产业链能量,与产业链上下游各单位、企业通力合作,优化布局,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中核集团下属中国铀业有限公司打破发展瓶颈,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天然铀产供销储一体化体系能力建设,打造国际化、专业化运营管控团队,积极把握国际市场天然铀价格波动,拓展国际市场经营活动,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与话语权。与此同时,加速退出低效高风险贸易业务,加快向环保产业、地灾治理等优势产业转型。今年4月份至5月份,中国铀业各单位新签销售及市场服务合同42亿元。

日前,由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我国首款全复合材料多用途无人机——“翼龙”I通用平台,通过与航空工业成都所、中航无人机系统公司以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宁夏公司、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合作,圆满完成了搭载无线通信基站设备首次系列测试。该项目通过赋能无人机平台,促进航空应急救援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航空工业集团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探索。

近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就已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发布中国商飞供应商开发需求指南、启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成立中国商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飞机增材制造协同创新联盟等,共闯技术关,共建产业链。截至目前,G60科创走廊9城市中已有数十家企业与中国商飞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一大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大飞机产业发展。

为解决煤炭行业诸多痛点问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阳煤集团等70余家单位成立5G智慧矿山联盟,并在阳煤集团新元煤矿正式落成国内首座5G煤矿。5G智慧矿山联盟以“5G赋能产业,合作生态共赢”为愿景,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构建智慧矿山合作平台,力争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导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持续稳定发展。

重大项目辐射带动

作为主力军、国家队,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关键环节。中央企业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协调推进投资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产业链顺畅运转。

不久前,三峡集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合作协议。三峡集团积极投身于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以战时状态为湖北省提供能源保障,累计向湖北省捐助资金1.7亿元,并积极组织采购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同时,集团还向湖北省捐赠5亿元长江大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湖北省、武汉市开展受疫情影响的水体及区域治理。三峡集团抓住湖北疫后重振机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在湖北省生态环保与能源领域投资建设近百个重要项目,总投资额将超过2000亿元。

为助力武汉发展,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武汉开发区建设国家电投集团华中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基地分三期建设,其中首期投资16亿元,建设包括氢能关键材料研究院、中试生产线及燃料电池量产线。该项目的引进,将助力武汉开发区构建氢能核心产业链,建设国家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及氢能应用示范中心。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海油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低油价挑战,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一系列重点油气开发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包括在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完成首口开发井作业(P2-3)、我国最大水深海底管线铺设项目首阶段完工(P4-5)等,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据了解,陵水17-2气田预计将于2021年投产,之后将稳产10年,每年将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可以满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

中国大唐集团在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优化新能源材料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加快数字化采购平台完善与协同,推动更多上下游企业从困局中走出来。包括昆明文笔山二期风电项目、黑龙江威虎山二期风电项目等在内的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复苏。以一台风力发电机组为例,机组包含塔筒、叶轮、刹车系统、偏航系统等近400个设备零件,涉及上下游很多制造业企业。

中交集团深中通道项目全面推进,为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大动脉提供了有力支撑。深中通道是集“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目前,中交集团近4000名工作人员分布在西人工岛、桂山岛、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等作业区,565台(套)大型设备正在紧张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推进大湾区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

海外项目平稳运行

中央企业是“走出去”的主力军,境外单位分布于185个国家和地区。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企业有序推进海外项目,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保障国际贸易及产能合作平稳推进。

当地时间5月28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完成,其起吊重量与安装精度均打破了中国核能行业大件设备吊装纪录。面对疫情,中法联合体团队勇敢“逆行”,克服人员派遣、工程机具采购、办公生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精诚协作,共同通过了本次吊装“大考”,从而拉开了ITER主设备安装的序幕。

中国华电集团与10余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能源合作,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海外。疫情期间,中国华电着力保障海外已建成项目恢复生产秩序、在建项目保持合理进度、合同订单保质保量完成,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企业践诺履约的决心与实力。

此外,央企还在稳外贸“生命线”上下功夫。中远海运集团克服疫情影响,充分发挥全产业链贯通优势,全球航线服务始终没有中断。该集团1300多艘船舶持续正常运营,为维护国际贸易正常开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招商局集团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区今年前5个月重箱进口量逆势同比增长9%,其中进口水果箱量取得了同比增长50%的好成绩。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