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部门陆续公开2020年度财政预算。相较往年,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呈现了新特点——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多个部门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数较2019年压减幅度超过5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那么,政府部门“紧日子”该怎么过?如何在财政支出大幅压缩情况下实现少花钱、办好事?广大读者纷纷来信建言献策。
财政收支压力加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方面,疫情冲击经济,财政增收渠道变窄。另一方面,无论是投资拉动经济,还是保就业、保民生和帮扶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需要花钱的地方在增多,财政收支压力加大。
应对受疫情影响带来的财政收支压力,首先需要政府各部门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增收节支、厉行节约,实现“政府过紧日子,换来百姓好日子”的目标。要倡导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通过有意识的节约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道德风尚。
其次,“放水养鱼”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面对疫情,中央明确“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及时出台减税降费、再贷款再贴现、增加流动性等多方面措施,确定了力度空前的宏观政策: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3.76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特别是在帮助企业应对冲击方面,各地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从资金输血、减轻负担两端发力给予扶持,让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得以渡过难关。只有留住青山,才能赢得未来。
当然,要科学合理把握好“放水养鱼”的政策力度和风险防控,根据政策意图精准实施,确保政策落地生效,促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使“放水养鱼”能真正惠及企业和百姓,争取最大政策效应。
(作者肖初生,国家税务总局江西遂川县税务局)
问计于民精准投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将财政支出重点集中在保障民生领域,意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这不仅回应了民生关切,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财政资源收支压力增大、投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该怎么投,具体投在哪些民生领域,应先考虑百姓期待什么。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老百姓的民生期待,老百姓自己感受最深刻。通过多渠道问计于民,听取百姓意见,才能够更直接吸纳民意,为财政资金去向决策提供最接地气的参考。
教育、医疗等领域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也是百姓真正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些领域对于财政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本身也有轻重缓急,在投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把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比如,发展学前教育、异地就医直报等。在民生事项资金投入等公共决策中,应该让百姓参与,这样能够起到见仁见智的作用,让财政资金更好地满足百姓需求,更大限度地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百姓既是“受益者”更是“监督者”,只有把“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作者李育蒙,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
工作质量不打折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但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等领域,投入却“不降反升”,这值得肯定。
与此同时,也有少数人担心,政府普遍过“紧日子”之后,各项工作会不会出现效率和质量下降情况?这个问题显然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比如,借口缺少经费,该办的事不办了,该调研论证的事拖后了,该督促检查的也不搞了等。
其实,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给经济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比如,在各个行业,视频会议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健康码”“健康宝”等数字信息也广泛推广。此次“三公”经费大幅压缩,不等于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大幅压缩,更不等于工作效率和质量会下降。
在“三公”经费大幅压缩之后,期待各级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充分利用视频系统、微信、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广泛开展网上视频指导、调研和督察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现文件资料、相关物品高效运转,以此确保政府部门各项工作标准、要求、效率、质量不下降,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作者唐卫毅,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政府部门要过紧日子,不仅是中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提出的要求,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表示,政府过“紧日子”是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这意味着政府部门要做好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为此,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和改革配套。
首先,要对财政资金精打细算。财政管理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咨询培训、论坛展会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规范财政资金支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减少压缩不必要的公务活动;大力提质增效,各类结余、沉淀资金都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严控非急需支出,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作用,认真落实全口径预算管理,通过制度真正把财政的钱管起来、管好用好。
其次,要加强制度规范、强化监督监察,打造“阳光财政”。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硬化责任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支出更科学、规范、有效;加强财务审计,加强执纪检查,扩大社会监督,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发挥出最大效益。通过不断深化相关制度设计,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建立健全过“紧日子”的常态化机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性,从每一项财政资金的使用做起,严于律己,久久为功,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作者周荣光,陕西咸阳市秦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