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替企业做规划有点越俎代庖
□ 于 彬 梁启东

个别地方在研究本地规划时存在越俎代庖现象,这实际上是官僚主义和行政主导经济的思想习惯在作怪。不尊重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的行为,除了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还极易形成数字造假等问题,危害严重。当然,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不是撒手不管,怎样做好服务,搭建扶持平台,营造营商环境等,地方政府要服务的事还有很多

最近,笔者在地方调研和讨论一些地方“十四五”规划工作,发现一个现象——个别地方在研究本地规划时存在越俎代庖现象。

比如,有的规划草案出现这样的字样:依托某某企业,建设某某园区或产业集群,到××时间,完成××任务;有的规划草案甚至对本地民营企业制定了很具体的产值、营业收入、利税年度增长幅度,以及到规划期末的完成指标。有些地方草拟的规划过分重视数字指标,先设计好规划期末增长目标,再设计年度增长幅度,然后把这些指标向企业摊派,要求企业按照政府的指标作发展规划。

又如,有的项目刚刚达成意向,地方规划部门就一厢情愿,急于列入规划;有的项目刚刚招来尚未达产,就已设定未来每年增长幅度。有的规划草案尽管会聘请第三方机构评议,但也是地方干部意图先入为主。有的规划草案过分“创新”,“新概念”满天飞,蓝图看似宏伟,但脱离实际,最后只能是“墙上挂挂”,画饼充饥。

这些现象,实际上是官僚主义和行政主导经济的思想习惯在作怪。不尊重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的行为,除了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还极易形成数字造假问题,危害是严重的。

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重在明确定位。发展规划是严肃的,是要经过人大通过的,政府在任期之内对规划实施是要负责任的。既然规划是权威文件,那么对罗列企业或项目的名单就需要特别谨慎,点到某些企业和项目的名字而忽视、排除另外一些企业或项目的名字,这就有不公平之嫌。而且,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环境跌宕起伏,谁也不敢保证哪家企业经营指标每年都持续增长,如果规划里的指标是想当然的,难免损害政府公信力。

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这要求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作规划绝不能越俎代庖,不该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指指点点。现实中,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总觉得自己比企业强,老想着替企业作规划、拿主意。这种态度是不对的。各地各行业千差万别,市场需求多元多样,地方规划必须立足实际,涉及企业的规划必须充分尊重企业、依靠企业、相信企业。政府对于市场主体的管理与服务,应坚持简政放权思路,梳理事项清单,统一事项名称和办理流程,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事项清单,向企业和社会充分放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激情和创新活力。

当然,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不是撒手不管,无所事事。实际上,怎样做好服务,搭建扶持平台,营造营商环境等,地方政府要服务的事仍有很多。比如,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开展涉及多部门事项联合办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都需要政府站在“用户体验”角度,实行综合受理、部门联动、集成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新老难题交织,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深入企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做好“六保”特别是“保市场主体”工作,实施财税、金融、法律、就业等援助,帮助企业增强信心,渡过难关。在今年这个“规划年”,疫情下的广大企业也需要研究发展规划,谋划未来发展思路,政府对此应摆正角色,正确地给予指导。至于如何拿捏适度,考验着各地政府部门的治理智慧。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