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低收入国家药品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访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杨海泉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提高中低收入国家药品和疫苗本土生产能力是确保其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条件。从长远看,此举还可以为中低收入国家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推动其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尽管各方正在新冠肺炎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发等方面作出显著努力,但国际上在药品和疫苗研发、分销和大规模生产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全面战略和机制,这一领域面临的诸多瓶颈需引起重视,各方须采取紧急行动加以化解。

詹晓宁说,一旦新冠肺炎有效疗法和疫苗问世,全球巨大需求势必导致迅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将对全球卫生公平性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提高中低收入国家药品和疫苗本土生产能力是确保其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条件,此举也有助于促进全球卫生安全。从长远看,提高本土生产能力还可以为中低收入国家带来专门知识和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进而推动其疫情防控、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就常规疫苗来说,目前全世界的年生产能力尚不足以满足巨大需求。因此,利用现有设施生产新冠肺炎药品和疫苗并不是最佳解决办法,而且还会降低常规疫苗的生产能力,从而影响对诸如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等致命性疾病的防控。此外,为提高全球整体健康安全水平,还要推进药物生产来源多样化,避免出现穷国落后的局面,确保穷国能够快速获得用于大批量生产药品和疫苗的新技术。在政府、当地生产商、发展伙伴、国际投资者和技术持有者之间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对提高中低收入国家生产能力至关重要。

詹晓宁表示,中低收入国家提高药品本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面临5个关键瓶颈:一是缺乏技术能力、专门知识和资金;二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偏低,药品监管部门对药企缺乏检查和强制其遵守药品生产规范和质量管理的能力;三是相关投资、知识产权和药品管制政策及规则框架薄弱,阻碍外国投资进入或不利于技术保护与传播。此外,对本地生产所需原料征收关税和税收也降低了药品生产对本地制造业的吸引力;四是因人口相对较少、购买力较弱和经济规模不大导致市场容量小、需求不稳定和缺乏投资吸引力;五是基础设施薄弱、落后。

詹晓宁强调,增强中低收入国家药品本土生产能力涉及多个政策部门,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采取协调行动,包括建立全球机制以有效解决瓶颈,使中低收入国家本土制造业能够为各国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詹晓宁提出十点建议,一是投资于技能发展以确保生产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二是共享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技术,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三是确保目标投资获得充裕财政资源和资金支持,通过实现当地生产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获得新冠肺炎疗法和疫苗;四是针对试剂盒、个人防护设备和呼吸机等简单易行的短期项目,启动示范项目并建立伙伴关系,在这一领域率先取得成功并树立良好榜样,以此吸引更多投资。此外,投资促进机构应与开发银行、投资者和企业家建立伙伴关系,为示范项目吸引资金;五是改善投资激励机制,如实施财政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生产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产品,并增强本土企业的可持续性。针对新冠肺炎疫苗的市场不可预测性,应对药企实施为期5年至10年的药品优惠采购投资激励,以及协助外国投资者进入当地生产;六是采取简化监管和促进投资政策及措施,以刺激新冠肺炎医疗产品投资,并确保生产企业迅速获得市场准入和消费者迅速获得服务。同时,应避免生产商与众多不同的国家机构实行多重注册程序和支付多重不同的注册费用等情况,以及使用电子程序以使商业活动登记程序更为便捷;七是投资基础设施,由政府和发展伙伴提供资金的投资奖励应优先考虑为地方生产项目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八是加强区域合作以减少生产成本,并使生产项目更具可持续性;九是寻求官方发展援助资金;十是在市场不可预测情况下,确保旨在增强中低收入国家药品本土生产能力的各项努力具有可持续性。各国政府、开发银行、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应组成国际联盟,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为可能出现的下一次疫情大流行预做应对准备。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