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委员议国是
夯实农业基础 推进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围绕这些重要部署,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支持,并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石柯:

加大先进农机研发力度

本报记者 姚 进

“近年来,以农机自动驾驶技术、农机数字化调度管理平台等为代表的先进、智能农机逐步开始实现产业化。但是目前存在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原党委书记石柯说。

石柯委员建议,一是组织进一步开展我国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农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布局研究。由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开展有关工作,从国家层面明确农业机械化下一步的重点方向和任务。二是引导农业和农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利用装备资源创新和集成优势,开展高端、先进、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区建设。针对选定作物,开展智能、高端农业装备验证和示范推广,推进全程信息化和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运用,打造全程全面、智能成套的农业装备应用模式典型示范园。三是推动高端、先进、智能农机应用推广。针对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特色区域农业作业需求,利用智能农机、精准农业、机艺融合等技术手段,实施耕种管收过程高端农业装备成套解决方案,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示范推广促进农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农机装备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王静:

不断拓宽农业科普渠道

本报记者 常 理

“与我国科技创新小步快跑相比,我国科学普及工作进展缓慢,存在部门间协调机制不足、投入不够、科普平台功能拓展不足和成熟产品较少、传播形式与大众需要存在距离等问题。农业科普也亟需加大工作力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说。

王静委员建议:一是形成多部门参与的农业大科普格局。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大农业科普思路,把前沿科技科普到农田,生产保证措施也要反映到餐桌。二是不断拓宽科普渠道。采取生产示范、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把先进科技传播给农民,组织市民参观农场田园、农产品加工场地,使种植过程可看,农产品可摘,增强公众对农业科技的感性认识。三是不断创新科普产品。充分利用大数据,针对农业科普对象实行精准分类,分析调查各类人群在不同科普方面的具体需求和偏好,了解公众关心的农业科普热点事件,及时制定科普服务方案,有效调动相关的科普资源,使科普服务内容符合公众的真正需要,达到科普内容精确定位,满足受众人群所需。

全国人大代表尤良英:

打通南疆林果全产业链

本报记者 马呈忠

“受疫情影响,今年新疆特别是南疆林果产品出现滞销,打通林果全产业链的紧迫性凸显。”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三团职工尤良英非常关注南疆地区林果产业发展。

新疆南疆地区特色果品资源丰富,其中红枣、香梨、苹果、杏等水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受制于路途遥远、运输周期长、冷链上下游关系制约、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因素,南疆大部分特色鲜果无法及时运往消费市场,林果产品附加值低,让贫困地区果农增收效果大打折扣。

尤良英代表建议,利用奖补政策,围绕提升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能力,缩短运输周期,延长产业链。加快南疆电商网络发展速度,通过培育网红带货、线上分销、新媒体直播等渠道,提升林果产业知名度,增加销量。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农产品研发,通过精深加工提高林果产品附加值等,全力打通林果全产业链,助力当地脱贫增收。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