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要闻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引领社会法治意识的养成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解读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李万祥

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检办公厅主任王松苗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围绕今年报告内容进行解读。

“今年的报告是近年来篇幅最短的,并且把检察‘战疫’情况单列为一部分。”王松苗说,今年的报告首次对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整体展现,推动、引领社会法治意识的养成。

王松苗表示,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更加突出数据的说服力,强化对比的纵深感。“我们第一次全口径披露了全国检察机关办案总数,包括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数,刑事、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数,公益诉讼案件数,对诉讼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监督数。其中,刑事、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数是首次出现。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数也是首次使用。”

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事关经济发展、就业和社会稳定。对涉案民营企业负责人“慎捕慎诉”,这是近年最高检反复强调的观点。王松苗认为,要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司法关护来促进真正的平等,把中央的精神和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扶助全面落实到位。

与某些国有企业负责人一旦涉案出问题,可能很快就有接任人选不同,家族式民营企业负责人被抓、被判,十有八九企业将垮掉。“我们鲜明提出‘慎捕慎诉’。当然,保护不是放纵,不是所有案件都要从宽。对那些必须捕、必须诉的,我们坚决严厉打击。促进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本身就是支持和保护。”王松苗说。

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与全社会一起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伤害、稳步实施公益诉讼、办理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让“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等观念深入人心……检察机关通过实实在在司法行动,致力于引领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养成。王松苗表示,检察机关不仅要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法治进步的引领者。

今年工作报告首次分析20年来刑事犯罪变化,用数据说明:严重暴力犯罪及重刑率下降,反映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上升,表明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内涵有新期待。

“司法机关必须以更高的站位,变革理念和措施,做好检察履职顶层设计。”王松苗说,过去主要是通过严厉的刑罚惩治犯罪,追求高立案率、高羁押率、高起诉率、高判刑率。当前,在轻微刑事犯罪大幅攀升、占比不断抬高的情况下,贯彻谦抑慎刑司法理念尤显重要,“少捕慎诉”亟待有效落实。

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案—件比。”王松苗介绍,“案—件比”这个质效评价标准主要目的是通过正确的办案质效导向,引导司法人员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减少人民群众诉累。这就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树立“整体质量意识”,每个办案环节都要坚持最高质量标准,减少本不该有的“件”数,让公平正义又好又快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