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康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5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为养老机构筑牢“防护墙”
本报记者 李佳霖 郭静原

老年人体质弱,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与此同时,严格的防疫举措又给养老服务供给带来诸多挑战。日前,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日前表示,疫情期间,全市682家备案养老服务机构、20处老年人集中租住场所、26家儿童福利机构、11家残疾人机构全部封闭式管理,5万多名入住老人、1500名儿童、1600多名残疾人以及近2万工作人员积极落实防护措施,到目前为止,所有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零感染,有效确保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高危易感群体的平安健康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安全稳定。

下好疫情排查“先手棋”,才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早在1月20日,我们紧急排查1月以来各机构收住老人、工作人员和探访人员等情况,逐一确认没有来自武汉地区的新入住老年人,没有来自疫区的老年人家属探访,奠定了后期开展防控工作的坚实基础。”李红兵说,两天后,全市以此跟进提出了“三禁止、三必须、三建议”的机构防控措施:禁止非亲属等无关人员进入机构,禁止近期到过疫区或与相关人员有密切接触的亲属探望,禁止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的亲属探望;探访时,必须提前与机构沟通并征得同意,做好来访登记和跟踪,必须体温合格、全程戴口罩和洗手消毒,必须在规定探访场所会见;建议减少探访规模和时间,建议不打扰同屋其他老人,建议不接老人回家过年,消除外来人员这个防疫最大隐患。

随着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1月27日,北京市养老机构等社会福利机构在全国较早实施了封闭式管理。针对输入风险严格出入管理、员工管理、在院老年人就医管理、报告制度,以及严格回家返院老年人“双监测”“双报告”制度。

封闭管理后,老年人能否继续享受贴心的养老服务?防疫物资会不会短缺?出入管理是否存在漏洞?1月26日和1月29日,北京市及时印发配套服务规定,鼓励机构利用手机、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建立老人与院外家属线上沟通渠道,并做好服务需求对接和转介。同时支持机构继续为失能、独居等急需服务老人提供相关服务,切实保障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也在前期协调相关部门将社会福利机构融入街乡镇区域防控体系,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业对接资源,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给。”李红兵说,疫情发生以来,各区民政局坚持对各街道(乡镇)、各机构防控工作每日督导检查,朝阳区聘请院感防控、养老服务等专家组成“回头看”督查专家团队,重点检查机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平谷区要求属地在养老机构门前设置卡口或安装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

“我们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持续落实落细防控和服务兼顾,保障和需求呼应,确保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到家。”李红兵表示,针对封闭管理院内老人看病拿药难题,已会同市卫健委等部门出台疫情期间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和为老年人“送药上门”等工作措施,指导全市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远程指导、健康宣传、导医转诊等服务。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