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0年5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深厚关切
——“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大疫如大考,如何在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关键的考题。“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与改善民生工作。”疫情暴发初期,习近平总书记就以坚定的话语,给出了方略并贯彻始终。一如既往的民生情怀和价值坚守,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与力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并率先垂范的。在他心里,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万家忧乐都体现在点滴小事上,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肌体”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收入,一些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可能会增多。非常时期,群众生活需要非常守护。从“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到“积极组织蔬菜和畜禽等生产,增加肉蛋奶等供给”;从“着重解决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到“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再到武汉考察时叮嘱各级干部“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爱民的拳拳之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深厚关切,透过这些部署,投射于群众生活。“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守住了民生底线,也守住了疫情防线。

“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无论战“疫”推进到哪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最多的都是民生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必须稳企业。复工复产,企业运转起来,就业才有保障。所以,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解决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营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开出应对之策。脱贫攻坚是郑重承诺,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面对“攻坚战”叠加疫情“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再部署、再动员,要求绷紧弦、加把劲。主持召开会议时,要求继续聚焦“三州三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赴陕西考察时,深入贫困县实地调研,问冷暖、听心声,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要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向党和人民交出高水平答卷。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的豪迈宣誓。越过了疫情这道难关,面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立足于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引领下辛勤耕耘、拼搏奋斗,我们一定会把“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