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企业数字化转型很难 不搞更难
本报记者 姜天骄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谁主导转型、往哪里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航天科工方面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当由企业负责人主导,以实现“四个在线”为方向,以自行建设平台或积极利用平台为手段,通过找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研究云端解决方案、在云平台上实施方案、快速完成解决方案的迭代优化、继续坚定在云端实施优化方案“五步法”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很难,但不搞数字化转型会更难。”日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在参加企业家高端对话时表示,航天科工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

助力复工复产

高红卫表示,疫情发生后,航天科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云端业务,所属在鄂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也没有中断,员工通过云端业务支持系统在线开展协同办公、协同科研和云端营销、云端投标。有一名为保任务留在湖北厂区过春节的年轻工程师,与同事开展云端协同,一个人在现场完成了产品研发、试验等全部工作,谱写出“一个人、一家厂、一个月”的真实故事。

航天科工开展科研生产经营任务的云端协同团队数以千计,这得益于多年来大力推动“四个在线”——管理在线、产品(业务)在线、员工在线、客户在线,构建了以国密网、商密网、航天云网“三张网”为载体的智慧企业运行体系。航天云信(经营事务处理系统)、航天云雀(科研活动支持系统)、CPDM(云化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航天云网平台提供的云端营销系统、云端应标系统、供应链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将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的人员与分散状态的生产要素、经营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云端协同工作环境,为应对疫情防控需要、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中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云网、航天信息等多家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云端应用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云端报税、云端发票、云端抗疫产品配套、云端抗疫物资采购、云端复工复产健康信息保障等业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发力“新基建”

高红卫表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物资产品流通与人员流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推动信息治理、产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目标,是我国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信息治理基础设施、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国家治理基础设施三个领域。

企业如何参与“新基建”?高红卫认为,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建设,多数企业则积极利用“新基建”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投资大、回报慢、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高是基建的固有特点,所以参与“新基建”的企业必须要有能力、有决心、有耐心、有良心,要能够承受一定期限内的亏损、能够接受投资回报周期长、能自觉保证“新基建”的质量。

航天科工致力于在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将重点参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建设。在信息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主要从新算法、新产品、新器件、新的原料与工艺研发配套等方面参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和产品研制;在国家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重点在安全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健康治理等方面发挥优势。

推动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哪些关键问题?

高红卫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谁主导转型、往哪里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他结合航天科工的实践经验给出了建议,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当由企业负责人主导,以实现“四个在线”为方向,以自行建设平台或积极利用平台为手段,通过找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研究云端解决方案、在云平台上实施方案、快速完成解决方案的迭代优化、继续坚定在云端实施优化方案的“五步法”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红卫表示,航天科工在多年前就确立了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新业态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云五网N平台M应用”的业务在线运行基本格局。其中,“一云”指作为通用基础支撑平台的航天智云基础云平台;“五网”指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科技互联网、军事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商业服务互联网5个领域级云平台;“N平台”指行业级、产业级、专业级云端应用平台;“M应用”指直接面向用户的各类云端应用系统(APP)及各类应用终端。

航天科工位于贵州的一家生产高端电连接器的航天电器公司,以航天云网为平台,实现了从营销签约到研制排产,从供应链及制造再到结算、售后的云端打通。目前,公司年订单量数以十万计,最多时每天可以处理2000份订单,从容应对各种个性化产品的单件、小批量生产需求,实现效率、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成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