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知名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表社论《停止借新冠病毒搞污名化》,为自身之前所犯错误道歉,并批评了部分政客的不当言行,呼吁立即停止借病毒搞污名化。
社论指出,疫情正在助长种族歧视行径,特别针对亚裔群体。全球教育和研究行业将会因此付出代价。2月份,当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时,这个名称被负责传递公共卫生信息的各国机构迅速采用。新冠病毒的正式命名也是世卫组织对包括《自然》期刊在内的机构及人士的含蓄提醒,请勿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病毒与中国武汉相联系。我们在此承认,对新冠病毒污名化是错误的,我们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
社论表示,以自然环境、地点和区域对新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的方式,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惯例,比如中东呼吸综合征、以乌干达森林命名的“寨卡”病毒。在2015年世卫组织发布的病毒命名指导原则中,停止将病毒命名与特定地理标志和人群相关联,以阻止污名化,因为这一负面因素会使公众把恐惧和怒火发泄给病毒暴发地区以及在该地区生活的人们。新的命名指导原则强调了病毒引发的感染是全人类共同风险。当疫情暴发时,每一个人都有被感染的风险,不论他们是谁或来自何地。然而,在全球多国为控制疫情蔓延作出艰苦努力时,一小部分政客依然热衷于污名化。
社论呼吁,继续将病毒与特定地点相联系的污名化运动是不负责任的,必须立即停止。感染流行病学家亚当·库查尔斯基2月份完成的《传染的规则》一书及时提醒我们:历史表明,传染病大流行总会伴随着部分群体被污名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更要谨慎对待。如果对病毒存在疑问,就去寻求建议,求助于证据带来的共识。
社论强调,若停止污名化行动失败,将会带来严重后果。自疫情首次出现以来,全世界的亚裔群体一直遭受着种族主义攻击,他们的健康和生计受到了严重冲击,承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执法机构称,他们正将调查仇恨犯罪作为首要任务,但这样的调查对一些人——包括70多万在海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可能为时太晚。中国留学生多数集中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部分留学生因为所在国家或城市宣布“封城”、学校停课而返回中国,一些则可能滞留国外。这些留学生对返回国外大学继续学业存在顾虑,一方面是因为害怕疫情过后种族歧视还会出现,同时也担忧未来学业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知道何时国际旅行才能恢复正常。这些年轻人将遭遇学业中断、失去新的联系和机会。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留学生群体遭受的损失对于学术行业来说,更将带来广泛且今人担忧的负面影响。
因此,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应当实施的对策是:“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力所能及的行动阻止污名化,停止将COVID-19病毒与特定的人群和地点相联系,并强调病毒不会种族歧视,在病毒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
社论强调,如果污名化持续下去,将会带来悲剧性结果。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亚洲的年轻学子从海外校园撤离,影响他们的学业。在自身发展机会受到损失的同时,也会让科学研究遭受损失。现在,世界正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寻找战胜疫情的出路。
现在,必须立即停止借新冠病毒搞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