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0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技多推广 种粮劲头足
——探访吉林省春耕一线
本报记者 李己平

大型机械轰鸣着深翻土地,秸秆被粉碎后散发出清香的味道……眼下,吉林大地正值春耕大忙时节,在四平市梨树县蔡家镇孟家村春耕现场,34岁的拖拉机手田泽告诉记者,今年“春脖子”长,气温回升慢,全省4月20日才到玉米播种期。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75.6亿斤,升至全国第五,增产49亿斤,占全国总增量的41.26%,商品率全国最高。

沐浴着和煦春风,记者驱车来到全国县级粮食产量靠前的长春市农安县。在大力发展集约耕作的合隆镇陈家店村,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忠国与拖拉机手们正在为农机下田做准备。陈忠国领着记者来到种子库房,只见一袋袋玉米种子摆放有序,“农民散买90元1袋,我们厂家直购,只需55元,能省下不少钱”。

记者来到地头,黑土地一脚踩下去柔软而有弹性,扒开表土,下层潮湿适度。“最好的地,最好的墒情,今年基础条件比去年好。春天把种子种上,就等秋天丰收了。”陈忠国说。

据了解,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覆盖面积突破1000万亩。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告诉记者,省里以去年粮食播种面积为基数,向市县下达了指导性计划指标,并将其纳入对市(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

在孟家村十社地块,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正在地头给农民上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课。75岁的老农民反映,自己的耕地近年出现了粮食减产的现象。王站长告诉他,要通过保护性耕作解决这个问题,“保护性耕作,相当于人穿上衣服,也相当于增加了50毫米降水量,减少风蚀,增进土质营养,秸秆覆盖的地方不长草,还能少用除草剂”。

吉林玉米年产量560亿斤左右,约占粮食总量的76%。吉林省树立鲜食玉米“品优、味美、绿色、营养”的整体形象,培育了绿育黄粘早1号、绿糯619、吉农糯7号等优良品种,力争2022年全省鲜食玉米播种面积恢复到100万亩。在位于十家堡镇铁岭窝棚村的农业部标准化免耕栽培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不少秸秆半覆盖保护耕作地块,吉林省正大力推广这种耕作形式,每亩给予40元补贴。王贵满计算,梨树县玉米保护性耕种面积300万亩,机耕可达到九成半的出苗率,因涵养水分可增产5%,秸秆还能对土地增肥,3年后可减少化肥施用量20%。

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13日,吉林省小麦已播种7.69万亩,薯类已播种2.47万亩,水稻已育秧647.2万亩,总体进度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当。目前,全省现有农资经营门店7434家,开业经营7359家,开门率为99%。种子、农药制剂产能已恢复到常年的100%,化肥产能恢复到常年的90%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