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东:管廊建设让城市功能更强壮
本报记者 石 晶 通讯员 邓 婷

青海海东市以城市核心区总体规划及综合管线专项规划编制为契机,全面编制完成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率先在全省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既满足了城市中心区整体线缆安全高效运行,也有效消除了“拉链路”现象,实现了城市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青海海东市以城市核心区总体规划及综合管线专项规划编制为契机,全面编制完成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率先在全省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既满足了城市中心区整体线缆安全高效运行,也有效消除了“拉链路”现象,实现了城市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一处集监控、远程控制、智慧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平安大道、南环路、空港北路等7条管廊,组成了海东市平安区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体系。

2016年,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如今,平安区地下综合管廊已基本完工,编制出台了《运营维护手册》(试行),并在已建成的乐都区繁荣街综合管廊部分廊段实现了电力管线入廊。平安区平安大道4.9公里综合管廊,电力、给水、通讯管线已入廊施工。

在平安区地下综合管廊内,电力舱、综合舱、燃气舱一字排开,两侧墙体上分别安装了布设电力和通信管线支架。在地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方形的水泥墩柱,这是为供水单位架设供水管线预留的。

目前,海东市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如一条高速公路,基本能够满足给水、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等需求,并且预留有充足的管线布设空间。

如果说洁净的环境、整齐的街道、温馨的社区是幸福城市的“面子”,那么地下管廊建设就是幸福城市的“里子”。地下管廊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城市的“主动脉”“生命线”。

2013年7月份,海东率先提出系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全面编制完成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制定了五年滚动计划。2014年6月份,海东市全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到2015年年底已建成16.79公里廊体。2016年4月份,海东市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计划在城市新区、老旧城区及成片开发区建设管廊25条,共56.42公里,总投资34.13亿元。项目自2016年7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完成管廊主体建设总长的80.88%,完成投资额约26.3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7.2%。

未来,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舱室内部、管道上将布置大量探头以及数据采集前端,通过物联网与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检测等实现实时互通共联。智慧管廊将与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楼宇、智能环境监控实现无缝对接,共同建设智慧城市。

据介绍,城市地下管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18大类市政管线,建设投资分属于不同主体。以往,各部门的地下管线被敷设在道路浅层地下,在扩容、增容、维护时,需要不断开挖路面,既花费大量资金,又容易给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影响。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把所有管线都纳入到一个“舱体”内,投资一次,可以永续利用,地面与道路不会因为管线维护再度开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既可有效消除“拉链路”现象,又可以释放土地。综合管廊内任何管道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管廊进出口即可随时检修,避免了修一次挖一次的弊端,从而大幅降低维护成本。

据了解,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后,覆盖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中心城区的管网基础设施将原有各种市政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后,各工程管线紧凑合理,极大节省了地下空间资源。同时,市政管网监控、维修及保养率将得到很大提高,实现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