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白海星 文 晶
安徽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在上海龙头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安徽在六大方面拓展延伸,“一圈五区”建设成效初显,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合作发展不断深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改善,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稳步推进。
哒哒哒……3月20日15时许,商合杭高铁合肥至芜湖段线路机声和鸣,来自合肥工务段的“精调师”,分散在肥东站、含山南站、大力寺线路所、裕溪河特大桥等处的道岔、线路上,各就各位,精调作业。
商合杭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路网规划和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商丘至合肥段去年12月1日开通运营,合肥至杭州段将于今年6月底具备开通条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精调人员进场复工遇到困难。合肥工务段经过与安徽省、合肥市防疫办多次协调联系,制定了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和复工方案。2月27日,这群“精调师”正式复工,为长三角高铁一体化加班加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安徽迅速出台《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未来一个时期,安徽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在上海龙头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贡献安徽力量。
规划先行迅速行动
《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能力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10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划。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高质量推进高质量建设合肥都市圈、加快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大力振兴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和高标准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一圈五区”建设。
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六大方面拓展延伸,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成果丰硕。
“一圈五区”建设成效初显。合肥都市圈发展能级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面实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启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进一步跃升。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涌现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等一批“安徽原创”“安徽首创”的重大成果。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大力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并启动运行;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共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南京、合肥、杭州等12个城市节点的光传输网络。
产业合作发展不断深化。在第二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与沪苏浙共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展区,签约长三角合作项目149个,投资额达1018亿元。成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通航产业联盟分别在宣城、合肥、芜湖成立。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沪苏浙来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877个,实际到位资金5931.1亿元,同比增长12.1%,实际到位资金占全省比重51.1%。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建成通车,安徽成为全国第2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黄山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合宁高速改扩建安徽段正式通车。17条省际待贯通路段推进顺利。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改善。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41座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皖浙两省签署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合作意向书。沪苏浙皖联合制定《长三角地区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和《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标准协调统一工作备忘录》,组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专家委员会。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稳步推进。医疗养老、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共享正在进一步扩大。
多层次多领域对接
2020年是国家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全面进入施工期的关键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年。安徽将全面实施国家规划纲要、“三个清单”及《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与沪苏浙合作事项,聚力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示范化成果和标杆性进度。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落实做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安徽省将抓好五个方面:抓细工作台账。坚持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一体化,制定实施“两计划三清单”。两计划,围绕安徽行动计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分别制定2020年工作要点;三清单,落实国家“三个清单”,实施安徽省近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清单;抓实项目载体。坚持以项目建设推动一体化发展,深化项目合作。加快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库。筛选一批省级重大项目,定期调度,重点推进。抓深合作机制。
按照“等高、精准、重点”三个对接的要求,安徽完善省级、市级、园区长效对接机制。建立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工作调度系统和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跟踪调度重大事项进展,及时掌握一体化发展动态。强化评估考核,研究制定考核评估细则,适时组织开展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