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不断巩固和拓展战果的同时,各部门当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严厉查处哄抬防疫物资和民生物品价格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市场上或是网络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哄抬物价违法犯罪行为三番五次地发生。不法分子抬高的是价格,破坏的是秩序,扰乱的是民心,危及的是战“疫”成果。价格稳则民心定,民心定则战“疫”胜。对于哄抬物价这种严重扰乱民心的违法行为,必须重拳出击,“快、准、狠”,严惩不贷。
这种严惩,不仅体现在定罪量刑上,也体现在程序适用上,该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的就要依法采取,以体现从严惩处的司法价值取向,警示预防潜在的犯罪苗头。
打早打小,主动出击。从典型案例中看,有的“黑心”商家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抬高价格,牟取暴利,大发“国难财”;有的不法分子还高价兜售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复工复产必备用品,加大企业成本。战“疫”以来,针对诸如此类的违法犯罪,公安机关深入一线,主动出击,打早打小;检察机关积极履职,精准认定,依法指控,双方协力配合,依法惩治这类行为,有力维护社会秩序。目前,相关部门还要密切关注复工复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畅通投诉渠道,对于哄抬群众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肉蛋菜奶的行为,实施同步跟踪、及时打击。
从严从快,依法依规。疫情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就办理这类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及时回应基层一线和公众关切,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指导办案实践。公安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依规、从严从快惩处防护用品和民生商品涨价行为。而在当前战“疫”的情形下,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依法严惩哄抬物价犯罪的典型案例,既是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合力打击的缩影,也是政法机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办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类非法经营案件,既要从严从快,也要实事求是,精准发力,避免简单“一刀切”。因为,各地面临的疫情形势和防控任务差异较大,同样的哄抬物价行为在疫情风险等级不同地区的社会危害性也不一样。
群策群力、群防群控。“一批案例就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典型案例揭示了这类犯罪行为的特点、手段和危害,也将引领法治落实,引导公众在整个社会营造谴责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的强大氛围,群策群力、群防群控,不让这类行为存在滋生蔓延的空间,共同确保战“疫”的最终胜利。普通老百姓要增强维权意识,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哄抬物价行为,保留证据,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尽量从正规的渠道、平台购买,提防高价“陷阱”。从办案情况看,绝大多数哄抬物价行为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对此,电商平台管理者应负起监管责任,及时提醒、适时采取约束措施,防微杜渐,使哄抬物价行为在网络空间无处藏身。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防疫期间,经营活动既要遵守法律规定,又应恪守道德底线,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奉劝那些不法经营者,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泯灭了良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