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同心“疫”线牵
——记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
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患者为河北医疗队的石家庄医护人员作画《武汉大桥应赵州桥情》。
(资料照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近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好转,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陆续安全返回。在支援湖北期间,他们置生死于度外,忘我工作、拼命守护、生死营救,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战疫故事。本报开设“英雄凯旋”专栏,讲述他们支援湖北期间的难忘故事和感人事迹,深入挖掘他们身上展现的闪亮的抗疫精神。

飞机降落的那一刻,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河县人民医院妇科护士长宋华喆眼含热泪。从2月15日到达武汉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宋华喆都没掉过一滴泪,可回来的航班上却一路泪水,“赴一线支援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付出了、努力了,这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与宋华喆一道的,还有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返回的575名医务人员。3月18日上午,4架飞机陆续降落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停机坪上,举行了隆重的“过水门”仪式,为“最美逆行者”接风洗尘。

1月26日以来,河北省先后派出9批医疗队1100名队员支援湖北,分别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金银潭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江岸方舱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武汉不会忘记,河北的队员们奋战在各方舱医院,累计救治护理患者2000多人次;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抗疫48天,累计收治患者429人……

虽然不相识,医患胜亲人

在江岸方舱医院,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赵县妇幼保健院医生杨明利每次上班都是第一个走进病区,最后一个离开病区。

进舱第二天,一位年轻女患者看到杨明利防护服上“妇幼”字样后,焦虑地向他询问了很多育儿方面的知识。原来,这位患者是位年轻的妈妈,小宝宝刚刚8个多月,因被确诊隔离,她担心自己的病,也不放心托付给亲戚照顾的孩子,所以住院期间情绪很不好。为了帮助这位年轻妈妈,杨明利把她拉进了自己医院的微信群,对其进行断奶后的指导康复,并让单位的儿科专家“远程”帮助,指导小宝贝的亲戚如何照顾婴儿。

“很多患者心理负担太大,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安慰。”除了看病、开药,杨明利将大量时间用在了跟病人聊天上,耐心安抚每一个人。进舱的26天里,杨明利和医疗队的“战友”累计负责626名病人。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杨明利还加了很多患者的微信,随时鼓励他们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看着一个又一个患者痊愈离舱,杨明利顾不上自己的疲劳。方舱医院救治任务一结束,他向组织再次递交了请战书,要求继续留在武汉参与一线救援:“我愿尽己所能救死扶伤,直到最后胜利时刻。”

身高近一米八的郑学晨,穿上175号的防护服,总是有点紧。他来自河北黄骅市人民医院,是武昌方舱医院同组医护人员中唯一的男士,累活儿、脏活儿他总是抢着干。

有一次,郑学晨转运病人,当爬了两层楼帮病人搬运行李后,他后背的衣服全湿了,只觉得眼前发黑,呼吸困难。体力不支的郑学晨躺在一个椅子上休息。这时,一位路过的病人看到,悄悄抱来一床被子给他盖上。那一刻,让郑学晨觉得无比温暖:“我们待患者如亲人,他们也待我们如家人!”

你以命相托,我必不辜负

作为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队员,来自衡水市人民医院的急诊主治医师吴建朝到达武汉第二天,就进入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工作。

“刚来的那几天,重症病房多次增加床位,我们的工作强度也达到了极限。”吴建朝回忆说,一个夜班一般要上6个小时,七八个护士、两个医生需要照看15个危重症患者,相当于平时工作强度的2倍至3倍,“患者大多需要做俯卧位通气,对一位病人完成这项操作,就需要五六个人”。

重症病房感染风险高,其中为重症病人做气管插管治疗风险最高。1月31日,一名患者呼吸急促,氧合指数下降至60%,必须马上插管。但是由于患者肥胖,几次尝试插管操作均未成功。吴建朝当时就站在床的另一侧,眼看着仪器上闪动的数字直线下降,他一个箭步过去,直接拿过麻醉师手中的喉镜,对病人进行面对面插管操作。

“吴大夫,给你戴上面罩!”

“来不及了!”吴建朝说,当时哪里有时间去花几分钟戴防护面罩,“在那一刻,每一秒都关乎病人的生死。30秒后,气管导管顺利插入患者气道内,患者呼吸逐渐恢复正常。”

后来回想,吴建朝有些后怕,但那样的生死关头,心里就想着一件事:救人!吴建朝说:“医生就是让病人托付生命的人,我们要托得起。”

于红莲来自保定市第二医院,是河北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她所在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首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堪称“战疫最前线”,医护资源曾一度非常紧张。

“从1月26日起,我的生活就按下快进键,进入了快节奏。”一个多月里,于红莲和同事们身着写有“河北”字样的防护服,奔忙在金银潭医院的8个科室,在最紧张的那段时间,于红莲每天都要在隔离病房工作12个小时,“刚打完一个病人的点滴,紧接着安排另一个病人吃药,给病人喂饭、帮病人翻身,打扫病房内卫生……每个班次下来,躺在床上就不想再起来”。

随着出院病人越来越多,于红莲也忘记了自己的疲惫。2月19日,她收到金银潭医院的感谢信:“从你们身上,我们感受到强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意外的重逢,只为早“告别”

“2月23日晚,看到防护服时,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上面标注的生产厂家是位于我的家乡井陉县的际华3502公司……”这次意外的“相逢”,让王慧娟倍感亲切,她是石家庄市井陉县中医院医生,2月9日,作为河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到武汉。

王慧娟写在日记里的这几句话,通过网络被际华3502公司的职工们看到了,泪眼蒙眬中,他们隔空回应:“前方的你,和你们,是战胜病魔的白衣斗士;后方有我,和我们,是抗击疫情的有力保障……”

“湖北需要什么,我们不惜代价提供。”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克服省内阶段性紧缺困难,全力支援湖北物资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调拨防护服92.04万套,高峰时占全省产量比重超过70%;调拨医用口罩182.72万只,支援隔离面罩66.6万套,高峰时调拨比例达全省产量的100%。

与王慧娟的“偶遇”不同,河北遵化中医医院主管护师张晓静与湖北是“久别重逢”。2002年,张晓静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回到湖北。

2月12日晚,张晓静与15名来自唐山的医护人员组成唐山护理队进入江岸方舱医院A病区。由于疫情造成的恐慌和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孤独感,一些患者的情绪变得焦虑不安,甚至易怒暴躁。

凭着对湖北方言的熟悉和对当地风俗人情的了解,张晓静以“半个湖北人的身份”与患者沟通;同舱的外地医务人员语言不通时,她主动上前充当“翻译”;患者有困难、有情绪时,她便用不太标准的湖北话先“套近乎”,再做心理疏导……

“三八”妇女节那天一早,张晓静和同事们正给女患者们准备巧克力、康乃馨等礼物,没想到患者们却抢了先:向每位护士献上了一枝“玫瑰花”。这枝特殊“玫瑰花”的花瓣是彩色卡纸折叠而成,花秆则是一次性筷子或牛奶吸管。

“女神们辛苦啦,祝节日快乐!”献花“仪式”上,病房里的几十名患者齐声鼓掌,并唱起《真的爱你》……那一瞬间,张晓静的护目镜“起雾”了。

3月8日15时,天空飘着小雨,江岸方舱医院正式休舱。面对即将关闭的舱门,张晓静深深地鞠了一躬,任喜极而泣和依依不舍的泪水混着雨水在脸上肆意流淌。那一刻,她在心中默念着:“致敬,武汉,我战斗过的英雄城市!致敬,湖北,我的第二故乡!”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