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航运便利化、打造优质通关环境入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自去年8月31日挂牌以来,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航运便利化、打造优质通关环境入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据唐山市曹妃甸区副区长、自贸区曹妃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子阳介绍,截至目前,曹妃甸片区拥有企业1078家,其中新增均和国际贸易、五矿物流等大型项目27个,总投资额109亿元,累计入驻投资项目151个,总投资额699亿元。从挂牌成立到2019年年底,仅4个月时间片区就完成进出口额20亿元,其中出口7亿元,进口13亿元。截至2020年1月份,片区内新增市场主体390家。
证照分离引领,行政审批提速
去年11月29日,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试运行期港口经营许可证即将到期,向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申请采取“告知承诺制”办理经营许可。曹妃甸片区管理委员会立即协调相关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开证明、改地址等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加班加点审核有关材料,仅隔一天,就向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颁发了港口经营许可证,成为曹妃甸片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后的“第一证”。紧随其后,曹妃甸区长河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仅用15分钟就拿到了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成为河北自贸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后首家通过备案制完成注册登记的报关企业。
“证照分离”改革,成为自贸区曹妃甸片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破题之作,以此为切入点,“快”字当先,细处入手,深处着眼,逐条梳理,将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清单,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形式,变“先证后照”为“照后减证”,着力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片区对中央层面和省级层面设定的54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分类归属,与片区申请下放的省级审批事项427项进行交叉筛选,确定曹妃甸片区省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同时严格落实省市区三级政府确定的审批事项落地,规范审批行为,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时限,确保各级行政许可事项落地,让企业享受便捷服务。片区审批服务大厅设置了4个无差别受理窗口、1个领证窗口、2个应急管理区及其他业务功能区,工商、税务、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人社等20多个审批单位集中办公,办理事项涵盖企业设立、项目建设、投产运营和生产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一站式审批”、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企业经办人或个体工商户刷身份证就可按提示操作完成证照申请,一些不涉及勘查评审的简单事项,通过网上申报、自助打印,可快递送达,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极大提高了效率,为企业带来了便利。华能曹妃甸港设计年吞吐能力5000万吨,是国内北煤南运的主力港口之一,“证照分离”改革后3天内就办理了经营许可,比改革前快了3个月,保证了码头的正常生产运营和沿海地区冬季能源安全。
智能交通先行,港航服务优化
“这里是曹妃甸交管中心,目前是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为防控疫情,请所有船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如船员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疑似症状,请及时向曹妃甸交管中心报告……”疫情期间,在曹妃甸片区综合保税区码头,随时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提示。片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曹妃甸海事局船舶交通智慧服务系统的自动广播语音提醒。
语音自动广播是“智慧交通”在提升海事服务保障能力方面的一项功能。曹妃甸片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智慧交通以全方位覆盖、全辖区联网、全过程运行、全社会服务为目标,具有船舶抵港锚位自动推荐、船舶进港计划自动排序、船舶进港航行时间自动推算、船舶进出港航路线监控、气象预警信息推送等功能,可为到港船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据曹妃甸海事局局长李保东介绍,曹妃甸海域通航环境复杂,统一协调管理难度大。曹妃甸片区设立后,围绕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港行服务,加速智慧海事建设进程,提高海事服务保障水平。伴随“智慧交通”系统的运行使用,海上交通组织效率大幅提升,事故损失大幅下降。曹妃甸片区成立以来,商船进出港艘次同比增长22%,安全监管货物装卸量同比增长16%,辖区码头业主单船备车等待时间减少15分钟以上。曹妃甸港及附近水域未发生等级以上事故,所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总量同比下降54.2%。此外,“智慧交通”系统搭建了船舶交通服务中心、引航站、港口调度、船舶代理信息分享平台,以及船舶进出港动态“列车时刻表”式信息公开功能,使码头业主、船舶、其他航运服务管理机构能够实时了解港口的船舶动态和计划,有效提升了船舶信息服务效率。
智能交通给广大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曹妃甸片区内的一家港航企业,码头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事关企业经济效益。在该码头靠泊作业的神华中海航运公司的船长夏春光告诉记者:“智能交通系统使航运从业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到港口通航环境、水文气象等信息,保证了进出港安全。”
通关方便快捷,贸易效率提升
2月13日,装载着3000多吨防疫物资溶解级亚硫酸盐木浆的运输船舶“新隆运28”轮安全停靠唐山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码头,该轮装载的防疫用口罩生产原材料,是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河北唐山市海上运输的最大一批防疫物资。
据曹妃甸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这批防疫物资原料尽快运抵生产企业,曹妃甸海事局第一时间开通防疫物资“绿色通道”,提前做好船舶靠泊、卸货作业准备,并指派专人对“新隆运28”轮进行“点对点”服务,指导船舶进港全过程,提前组织执法人员到达码头现场协调港方及代理组织物资卸载、装车、出港。在曹妃甸片区以及海事部门的贴心服务下,有关企业很快就将这批木浆加工成高白纤维。目前,这些高白纤维已经发送北京、浙江和大连等地厂商,用于生产口罩等防疫用品。
3000多吨溶解级亚硫酸盐木浆的迅速顺利通关,检验了曹妃甸片区的通关服务水平。
曹妃甸片区努力创造快捷方便的通关环境。一是实行采信第三方检验制度。海关部门在合格保证的前提下,采纳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验结果,并按企业代码、产品品名、检测报告、检测项目和检测机构等资料进行编号备案。企业报检时提供符合性声明即可快速放行,既加快了通关速度,又减轻了企业检测成本。二是实行进口货物预检验制度。对特殊监管区内拟进口的法定检验货物,预先受理报检,在进境环节实施检验。货物实际进口出区时,海关部门进行分批核销,不再实施已预检项目检验,将刚性进口检测时间前置到货物在区仓储期间,货物进境到进口通关的整个流程时间缩减一半。三是实行通关全流程“一单多报”制度。一次性录入船舶、船员相关信息,一次提交海关、边检、海事所需申报数据,经过北京“总对总”通道,海关、边检、海事等口岸监管部门审核,企业第一时间收到电子回执。随着省“单一窗口”与海关、海事、边检等主要口岸管理单位系统对接,使船舶进出境平均时间由36个小时压缩到2.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