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存款产品退场
本报记者 陈果静

最近,不少人在手机银行和互联网平台发现,不少“智能”存款产品已经不能购买。

“智能”存款产品,也被称为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就是在赎回产品时,其收益会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即“定期存款,阶梯利率,存得越久,利率越高”。

以一家民营银行销售的“智能”存款产品为例,其存款利率分为5个阶梯:存入7天内,年化收益率为1.2%;存入7天至两年为2%;存入两年至3年为3.15%;存入3年至5年为4.125%;存满5年为4.5%。

去年,类似这样的“智能”存款产品销售火爆。但在去年底,监管机构开始对此类产品“叫停”,不少银行已将这类产品下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下发,更明确了对这款产品的管理。

《通知》明确,对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由于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规定,也应予以规范。这意味着,此前阶梯式计算收益的“智能”存款将“退场”。如果提前赎回,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与“智能存款”同时被严管的是结构性存款。央行明确,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结构性存款是银行一种挂钩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产品,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获得相应收益。

一般来说,结构性存款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保底收益率,也就是银行承诺客户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性质与一般性存款利率类似;二是挂钩衍生品产生的收益,取决于衍生品投资情况。

此前,监管层已规范了结构性存款。但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显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目前,已经有不少银行调整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不少仍在销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保底收益率较同期限存款基准上浮幅度多在50%以下,还有的银行干脆将保底收益下调至与存款基准利率持平。不少市场人士预计,新规之后,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将下行,可能会影响发行的整体规模。

业内人士分析,无论是针对“智能”存款,还是结构性产品保底收益率的新规,均是为了打破“高息揽存”的现状。申万宏源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认为,规范结构性保底收益率将有效打破银行间“高息揽存”的困境,引导全社会储蓄回报中枢下移,实现全社会为实体经济让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