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柳青年画常画常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自然 商 瑞
图① 杨柳青年画第七代传人霍树青与妻子正在给传统年画《莲年有余》上色。
图② 杨柳青年画《金玉满堂》。
图③ 根据杨柳青年画《富贵有鱼》改编的创意年画。
图④ 杨柳青年画《疫去福来》。本报记者 商 瑞摄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在全国战“疫”的统一行动中,杨柳青年画以艳丽的色彩、生动的主题,再次活跃在天津的社区、公共场所,为庚子春节增添了一缕特殊的“年味”。

医护人员化身“哪吒”大战病毒、门神戴着口罩站在大街小巷,而张开翅膀的逆行者走向战“疫”前线……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杨柳青年画,时刻提醒着市民们做好防护、共同战“疫”。同时,市民们也惊喜地看到,历经百年兴衰,位居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再次“振奋精神”,重回市民生活的“大舞台”。

“传承”,两个字看似很简单。但在亲历者眼中,它包含着历代前辈的授业与坚守,更代表着继承者对传统技艺的创新与弘扬。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如何昂首创新,迈向新时代?

百年老号的技艺坚守

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明清街上,卖年画、泥人、剪纸、文玩的店铺鳞次栉比。几乎每家店铺都有年画出售,但坚持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年画店铺已然不多,玉成号画庄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祖辈创立了玉成号画庄,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我们霍家祖祖辈辈都在创作杨柳青木版年画,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六代了。”霍庆顺说。

在霍庆顺眼中,“传统”比什么都重要。“现在,很多画社要赚快钱,要降成本、追速度、大批量,改用现代铅版工具制作。结果是什么?粗制滥造,老百姓不认,差点毁了杨柳青年画。”霍庆顺说。

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年画馆,桌案上的刻刀、画笔、颜料盘,已经陪伴着霍庆顺走过了半辈子。

“中国的木版年画有独特的画法和制作方法。比如,这脸和手要刻得细腻、有神;衣服纹路要刻出动感;背景要刻出层次感,这才是真正的杨柳青年画。”30秒内,霍庆顺将宣纸放在刻版之上,拓印出了《五子登科》的底画,线条流畅,力道均匀。

在霍庆顺的带领下,玉成号画庄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雕版、传统印刷模式,坚守着祖辈们对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的要求,并且对颜色和用纸十分讲究。

2007年,霍庆顺被原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多次随“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团”出国交流。

“400年的历史,历经无数前辈的‘打磨’,才有了今天的杨柳青年画。我们要通过双手,将技艺一代代传下去,才对得起前辈。”这是霍庆顺最常说的话。

如今,在天津市西青区政府的支持下,杨柳青镇耗资3500万元打造了杨柳青民俗文化馆项目,将年画文化、运河文化、大院文化集中整合,形成杨柳青特色文旅小镇的核心资源。

而“掌门人”霍庆顺则带着霍家三姐弟加入其中,一起坚守“传统”,传承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古老技艺。

在磨砺中创新弘扬

“没有创新,年画的归宿只能是博物馆。”

年画曾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随着时代变迁,如今年画早已超越了原有祈福迎新的范畴,更多是作为民间手工艺品,并向着装饰、收藏等方向不断拓展。

时代变了,真的不需要年画了吗?

杨柳青年画所创造的“莲年有余”形象,已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福娃、侍女、戏曲故事等题材,早已深入人心。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继承的,是杨柳青年画的‘意’。杨柳青年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个‘意’永远不会被淘汰。”同为杨柳青霍氏年画第六代传人的霍庆有说。

在霍庆有心中,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杨柳青年画能“常画常新”。在香港回归时,霍庆有创作了《百代寿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创作了《奥运之门》;2014年,他又创作了巨幅年画《盛世中国梦》。

霍庆有告诉记者,2020年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徒弟们技艺精进,希望自己能挖掘整理出更多老画版,创作更多新画版。“作为年画传承人,上要对得起祖先,下要对得起子孙。”

身为第七代传人,霍树青更愿意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雕刻。“一幅年画的创作是相当难的,即便是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需要耗时2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

目前,霍树青已成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雕刻大家。斧子、凿子等十几件工具在他手里上下翻飞,雕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场景。

如今,霍家的传人们已成为杨柳青年画传承的“新生代”,成为制作年画的行家里手。他们正用自己的技艺,“画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并赋予杨柳青木版年画“新生命”。

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年画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传承?如何走向未来?

一句话,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从2016年开始,杨柳青年画就走进了天津大学,让大学生体验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天津大学开设的《杨柳青年画艺术赏析与实践》特色文化课程十分火爆,不到两个小时50个名额就被学生抢光。

在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媒系动漫衍生品制作组的同学们对年画作品“莲年有余”进行了归纳和再创新。他们用油泥、硅胶、树脂等多种材料勾勒出原型雕塑,再用自喷漆和模型颜料反复测试,最终制作出了作品“哏儿都娃娃”。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但在传承中,要直面市场上游戏、动漫等多种形式、多种品牌、多种文化的竞争。作为发源地,杨柳青镇要守土有责,设计出更多吸引年轻人的文化作品。”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副镇长王炳建说。

在区域发展上,杨柳青镇将年画元素与古镇旅游相结合,让特色鲜明的年画文化成为杨柳青古镇旅游的核心资源。

在文创产品方面,杨柳青镇更是不断推陈出新。现已开发出200多件文化衍生品,将年画题材植入到T恤、书签、钥匙扣等日用品上,开发各类文创手工艺品千余种,植入文创实体店铺百余家。

在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内,展示架上放置着三四十种饰品,小到钥匙链、书签、笔袋,大到以年画为主题的上衣,一大批以杨柳青年画为主题的商品正在热销。工作人员李敏对记者说:“这些小饰品价格多在10元到20元之间,深受游客喜爱。高峰时,每天销售超万元。”

霍庆顺说,要让杨柳青年画发扬光大靠一家人是不行的,要面向社会、面向下一代。数据显示,天津市西青区共有年画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画作坊72家,年画衍生品创作研发16个类别182个品种,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