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妈妈是战友”
——记青年志愿者谭艺西
本报记者 周 斌 曹 松
谭艺西在接打电话并做详细记录,为医院协调处理医疗物资。(资料图片)

2020年的春节,对于谭艺西来说,是她最特殊而又难忘的节日。她是昆明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也是家人眼中还未长大的孩子。但这一次,谭艺西决定换一个身份,她要成为母亲的“战友”,陪着母亲一起走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

1月19日,放寒假的谭艺西从昆明回到了家乡武汉。

谭艺西的母亲徐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消毒供应科护士,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农历大年初一晚上9点多,母亲接到一个电话后告诉家人说:“明天我要去上班。”敏锐的谭艺西感觉到,母亲将要奔赴抗击疫情一线。

“说实话,我不太想让妈妈去,疫情刚开始那段时间我觉得很危险。”谭艺西说。

母亲很少和谭艺西讲工作上的事。实际上,在抗击疫情的每一天,徐氚都要全副武装,提着一个10公斤重的金属箱子,前往各个科室,搜集检验新冠肺炎病毒的咽喉试纸。“咽试纸是从病人扁桃体上提取的分泌物,可以说是直面病毒。我后来才知道妈妈是做这项工作,那一刻我觉得妈妈很伟大。”谭艺西说。

1月29日,中部战区总医院向外招募一批志愿者。谭艺西得知这个消息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我想报名,这样算是和妈妈并肩作战了”。

追随母亲的脚步,谭艺西也来到了医院。对于女儿的做法,徐氚既骄傲又担心:“没想到女儿会选择来这里,毕竟她还是个孩子,我当然会为她担心。但是她总不能永远待在温室里,这次对她来说也是一次锻炼。”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综合楼,谭艺西和4个同伴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每天早上8点半一直到晚上,房间里电话铃声不断,谭艺西的工作就是帮助医院协调处理医疗物资。

“这是我第一次当志愿者,一开始认为就是简单地接电话,但实际上要做的事情很多。”在嘈杂的环境中,谭艺西每天要工作近12个小时。

谭艺西工作所在的综合楼和母亲工作的门诊楼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但奋战在同一所医院的母女俩见面的时间并不多,只有等到夜晚结束工作后,谭艺西才能偶尔在医院安排的临时住所里见到妈妈。

得知在武汉的谭艺西主动请战,去抗击疫情前线做志愿者,她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打电话、发微信,叮嘱她注意做好防护。

“有同学问我怕不怕,其实我有些怕。”谭艺西说:“但是相比那些在一线救治患者、直面病毒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更危险。况且,这一次是我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

她在笔记本中写下:“这次疫情让我懂得,面对未知的困难,害怕和畏惧没有意义,要鼓起勇气,用正确的方法与之抗争,才能将困难打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