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耐心”和“决心”间寻求平衡
□ 蒋华栋

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均出现巨幅震荡。2月上旬,即使面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政府积极防治和稳定经济增长等措施作用下,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相对淡定,呈现了一段上涨行情。但到了2月下旬,当中国境外疫情超过中国国内时,相关投资者真正感受到了威胁。投资者对于此次疫情的预期,从单一国家的外部风险逐步转变为全球性风险。

在这一预期转变形势下,全球主要央行也迎来了近年来最大的资本市场震荡。在2月24日至28日的5天内,美国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出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差单周表现,分别下跌了9.23%、10.46%和6.72%。美债市场也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016年以来首次跌破1%,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降至历史低值。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市场同样跌幅惨重。

在宏观基础面预期变化和金融市场巨幅波动下,投资者越来越希望央行“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在投资者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在2月24日的前一周,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有90%的概率在经济前景没有重大变化前维持利率不变;但2月24日当周风云突变,利率期货走势先是在周中预测美联储将在4月份或6月份大概率降息。最终,2月28日数据显示,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在3月份会议上至少降息25个基点。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国央行的表现相对谨慎,“观望”加“待命”成为主流姿态。

面对巨幅震荡的市场,恢复信心是安抚市场波动的关键。因此,“待命”成为各国央行的承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和对经济的影响,将以适当的工具和行动来支持经济。日本央行虽然明确表示当前不会立即采取刺激举措,但承诺一旦疫情造成日本经济复苏态势逆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然而,“待命”意味着主要央行当前不会立即行动,“观望”才是各主要央行当下的举措。

原因之一,是各方已经预计到宏观经济面临的疫情冲击高于此前预期,但仍然难以作出精准判断。正如英国央行行长卡尼所说,预计全球增长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作为开放经济体,英国和欧洲将面临连锁反应。事实上,英国央行已经检测到供应链层面的紧张态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但当前很难判断英国经济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冲击。

原因之二,在于各国央行不得不用“有限”的工具应对高度“不确定性”的疫情冲击。各国货币政策制定者在2019年为避免贸易紧张态势过度拖累经济,不断消耗应对风险的资源和弹药。相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4.5%的基准利率水平,当前1.5%至1.75%的基准利率水平的确无法使美联储“想出手时就出手”。

原因之三,在于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似乎是最佳选择,但未必是最靠谱的选择。事实上,经历了上一轮宽松之后,当前各国的货币环境已经趋于宽松,进一步放松政策或在最开始时对经济有较小的提振作用,对市场情绪有短暂积极效果,但此后可能反而不利于经济。

因此,美国财长姆努钦此前表示,目前仍需要大概3周到4周时间来评估疫情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日本央行政策理事会委员片冈刚士也表示,当前需要密切关注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和冲击具体表现。以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央行管委会委员也认为,现在评估疫情的经济影响和政策应对为时过早。

进入3月份,预计全球市场仍将震荡,投资者情绪和疫情影响可能在短期内持续打压市场。各主要经济体央行也将在“耐心”和“决心”之间继续寻求微妙的平衡。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