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消防大队队员合影。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图② 医务人员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劲。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图③ 3月1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痊愈患者在回家路上为工作人员点赞。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图④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出院的患者。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图⑤ 武汉火神山医院维保队员肖帅(右)为武汉加油鼓劲。陈 伟摄(中经视觉)
图⑥ 2月20日,云南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在出发前互相加油鼓劲。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图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护士罗曼的防护服上画着“红心”。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摄
图⑧ 3月1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出院的人为医护人员点赞。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图⑨ 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登机途中为自己加油鼓劲。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编者按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武汉保卫战胜利的曙光已现。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推出“保卫武汉·疫线印记”系列报道,反映武汉这座城市里那些在抗“疫”一线的战士和广大市民,如何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点燃胜利之光的故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他们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任务不同,但相同的是不畏疫魔、不计得失,共同创造出感天动地的战“疫”奇迹。英雄之城遍地英雄,他们原本如你我一样平凡,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必胜的信念让他们在危难之际舍身逆行。
这是我们共同的战斗
不久前,一位支援武汉的医生写给儿子的信刷了屏。她在信中引用林则徐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位医生写出的是众多在战“疫”一线奋斗者的共同心声。
“90后”志愿者说:我不上你不上谁上?主动留在武汉的司机师傅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不能走!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的酒店服务人员说:国家有难,我们做这点事儿算什么!毅然剪掉秀发的护士说:看到病人痊愈,一切付出都值得……
中国人在骨子里深植着家国情怀,并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正是这种“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的朴素信念,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工作,也让保卫武汉的全国动员迅速而高效地运转。就像一位武汉护士所说:医生也好病人也好,都是在抗击病毒。战场虽不同,都是为国家作贡献。没有谁在救谁,这是我们共同的战斗。
奇迹在不放弃中诞生
在此次战“疫”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大放光彩。一位医生这样解释:中医药在提高自身免疫力上有天然优势,更重要的是,既然没有特效药,能上的方法都要上。好不好、行不行不是谁说了算的,看的是疗效。
在抗“疫”一线,像这位医生一样,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人比比皆是。新建医院工期紧,就一边建设一边调整;医疗设施不到位,不能干等着,就算用“土办法”也得上……一线抗“疫”工作者们最常说的是——有困难,但更有信心。
这种信念和信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过往经验和积累中,靠着这样的信念和信心我们克服过无数次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次疫情也不例外。这种信念和信心也建立在科学规划中,面对困难我们从来都不盲目行动,而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
有志者千方百计,无志者千难万难。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民族,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必胜的信念催生前进的勇气,而奇迹就在不放弃中诞生。
平常之事成就凡人英雄
当我们把敬佩的目光投向抗“疫”一线的战士时,经常会得到这样的回应——“我做的只是最平常的工作,哪里算得上什么英雄”。
冲锋在前的重症科医生说:每个医生都会这样做,我只是其中一员。
感染治愈后很快回到工作岗位的护士说:这是急诊科应有的素养。
徒步一小时赶赴乡村抗“疫”的志愿者说:我媳妇在医院奋战,我干的这点事儿不算什么。
为运送物资已经十二进武汉的卡车司机说:那么多医护人员都去前线了,我们也不能退缩。
……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
其实,英雄的种子早已存在。在一线,抗“疫”工作者们嘴边总是挂着这样的话语,“不是不怕,是不能怂”,“愿儿女能以我为骄傲,在这样的时刻没有当逃兵”。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不急不躁、坚定前行,这是身处武汉的凡人英雄们的真实写照。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虽然逆行者们认为自己做的是平常之事,但正是这些在危难关头的平常之事,才为打赢战“疫”增添了必胜的信念,才成就了一个个凡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