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先士卒,忘我战“疫”
——记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医疗队队长、党支部书记钟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钟强教授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金银潭医院ICU病房开始工作。 (资料照片)

“无创通气效果相对较好,但一定要从低压开始逐渐提升压力。”1月30日,还处在隔离期的湖北省专家组成员、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医疗队队长、党支部书记钟强,罗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急重症患者管理的13条工作体会。“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管用、好用的治疗经验传递给更多医务人员。”钟强说,“齐心协力,相信我们一定能赢得这场战‘疫’的最后胜利!”

“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我要上前线了。”1月11日,钟强接到紧急通知,担任同济医院第一批医疗队队长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钟强的妻子也是同济医院的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我知道他一定会去,我只有支持他”。

“病人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钟强的感召下,其他成员也都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上了前线: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汪源ECMO专家,2003年曾经为参加非典写下了请战书,这次接到电话就简单地跟妻子话别;心内科的两名党员段全炉、费宇杰原本分别从下乡三周的红安县、同济医院一直对口支援的“医疗扶贫点”巴东县人民医院回来休整,但收到紧急通知就立即入队;急诊内科临床护士李欢,原定于农历正月初四回老家黄冈举办婚礼,得知人员紧张,毅然在“封城”之前坐上了开往武汉的末班车……

经过国家医疗组专家建议及统筹安排,钟强所带领的同济医院医疗队被分配与金银潭重症ICU吴文娟教授团队一起负责金银潭医院南7楼一层楼重症ICU病区的救治任务。而这一层的病人的病情都是最重的。

病房里已有6位急危重的病人,他们年纪普遍较大,基本在50岁以上,基础病较多。有4位已经上了ECMO,其中3位还同时需要透析。尽管如此,指氧饱和度仍然不是特别理想。面对复杂的病情和高强度的工作,还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感染,大家的压力不言而喻。

作为负责人,连续12天,每天24小时待命,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疾病的进程。钟强也感到心力交瘁,“病情面前我们总是‘健忘’的,忘记恐惧,忘记劳累,这个时候最考验共产党员和医生的责任感!”钟强说。

不让一位医务人员倒下

作为医疗组的队长,钟强要求年轻的队员们一定要注重细节,对病房内的每一个操作都要严格把关,因为任何一个操作都有可能是生死之别。

“这是一个开放的医疗操作,有风险!”同济医院重症ICU护士刘伟权回忆,他与钟强在金银潭医院重症ICU第一次查房时,看到很多重症病人都已经上了呼吸机。于是他们立即想到,如果进行吸痰护理操作时,是需要将呼吸管路跟气管插管断开,再进行吸痰。特别是当病人有较强的自主呼吸时,咳嗽反射比较强,那么带病毒的痰液会顺着气管插管喷射出来。这时,即使医务人员都已做好了必要防护,但仍可能防不胜防!痰液会喷溅到床单上、仪器上,甚至周围的空气里。

在同济医院,很多其他病毒性肺炎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重症患者都使用密闭性吸痰管,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与医护人员的安全,我只是一个‘同济经验’的传递者!”

金银潭医院很重视他们的建议,并迅速购置医疗器械。第二天,钟强就让刘伟权将所有的呼吸机安装上了密闭吸痰管,同时协助培训所有的护士掌握操作技术。同时,他还参与了诊疗指南的制定,为“气胸并发症处理”“呼吸机的使用规范”两部分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直到同济医院第一批支援医疗队离开,金银潭医院没有一位护士因被感染而倒下。

战中练 练为战

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场突然打响的战斗,考验着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从接收病房开始,钟强就要求医生们必须对自己的每一个病人了如指掌。

“病人每天大量的注射,有很多的‘入量’,但‘出量’相对少一些,如尿液、痰液、大便等,这两个量值不对等。”钟强带领医疗组查看病人历史资料时发现,有的病人入量明显高于出量,病人身体里囤积了大量的液体,对呼吸影响很大,对脏器的负荷也很大。

大家马上做起了数学统计、计算,将全部手写数据,一项项核算、汇总、统计,做成一个电子表格的电子版。“虽然数据多,统计量大,但不可漏缺,这都是重要的临床资料。”

战中练,练为战。在这次应对疫情的大考面前,医务人员养成了很多好习惯,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更为默契。病房有了更详细的电子“日报表”,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诊断、发热、给氧、动脉血气、药物、治疗、入量、出量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一目了然。

“人的治疗、管理是一个整体,必须综合考虑。”钟强说。也正是这样的理念,让青年医生们对患者的每一份资料都烂熟于心。慢慢的,病房里的其他医生都会主动要一份日报表看一看,治疗配合上也更顺畅了。

1月29日,一位被感染的临床医生陆某恢复顺利,情况稳定,核酸检测已转阴,从金银潭医院转回同济医院继续做肺部的康复治疗。

1月24日,由于超负荷工作,钟强的身体也发出“警告”信号,他不得不暂时结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工作,开始自我隔离。在隔离病房的他并没有闲着,总结自己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经验,给科室压力大的青年职工打气加油,在线回答患者的咨询,给医院发热病房改造提合理化建议……“我随时准备重返战场!”隔离病房中的钟强坚定地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