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们的超长寒假不虚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已确定近期不会开学,具体开学时间视疫情决定。在这个超长的寒假期间,学生们在线学习情况如何?如何开展体育锻炼?疫情下的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就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做了一番采访。

在线学习:

互动交流激发兴趣

全国卫视在这个假期突然冲出一匹收视黑马——2月19日,中国教育台4频道的直播关注度在全国排名第8位,市场占有率2.7678%;直播关注度在各省卫视排名第2位,市场占有率约2.8%。

这个原本没有什么人关注的电视台之所以能进入收视第一阵营,是因为承担了全国中小学生在线课堂播出任务。根据教育部安排,自2月17日起,全国学生在线复课,由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播出小学生学习内容,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则提供中学生学习资源。不过,应家长需求,2月24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已增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4“同上一堂课”播出的小学及初中、普通高中课程。

延期开学后,孩子的功课不能落下。早在1月28日,湖北黄石二中的老师们就开始召集黄石当地医护人员的孩子们,同时建立了答疑QQ群,为医护人员的孩子们在线上答疑解惑。

除了答疑群,黄石二中已经开始了QQ群线上授课。“我们高一生物组的老师通过QQ平台用屏幕分享模式把PPT分享给学生,学生加入群聊就可以听课,然后再推送作业,并答疑。”黄石二中的袁老师说。

当然,在线学习也有弊端。“比如,不知道孩子是否在电脑那端认真学习;有些家庭没有充足的设备,所以网课总是有缺席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忘了关静音,导致网课刚开始非常吵闹。”袁老师说,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教学质量。

大多数学校可以依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供的课程,同上一堂课。据记者了解,这些课程覆盖了小学一年级至普通高中三年级各年级。课程资源基本都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中获得过部级奖。

虽然有了国家提供的优质资源,但教师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活动开展上,不能照搬慕课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更适合成人学习特点。”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不能照搬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做法,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作用,指导学生建立网上学习小组,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指导学生通过“拍照上传”等方式,开展网上作业交流、作业互相批改活动等。

在居家学习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也必须更加密切。家长可以督促孩子通过网络学习,与班里的伙伴互帮互助、共同监督,分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收获。遇到不会的问题,鼓励孩子通过网络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家长每天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学习状况,及时给予积极反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作为反馈,居家作业也要多样化,多增加阅读类、实践类作业,可选择一学期以来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用于小组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居家学习不只要学课本知识。教育部曾专门指出,“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比如,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学习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

居家锻炼: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宅在家中,完全没有规律地吃睡躺可不行,光学习不锻炼也不行。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需要保持运动量。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提供了一套儿童青少年居家锻炼方案,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练习,增强自身免疫力。

这些锻炼方式大都选用了家里常见的物品做辅助器材,运动量适应青少年身体。比如,可以在地上放两个矿泉水瓶,两个水瓶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情况自行掌握。让孩子使用侧滑步在水瓶之间快速移动10次至20次。这样可以锻炼灵敏协调、心肺耐力,还可以让孩子单脚站立于地面,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用手接住家长抛出的球,锻炼平衡性。

孩子在家学习免不了要接触各类屏幕。对此,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推出了一套青少年近视防控操,录制了动作示范视频配以图解,指导青少年通过锻炼缓解眼睛疲劳。专家建议,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后一定要休息一下,让孩子远眺,放松眼睛,舒缓眼部疲劳。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儿童青少年每天保持6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锻炼,能产生最大的健康效果。”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助理研究员冯强建议,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要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加居家锻炼时间。学生们可以趁着假期补充营养,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心理防疫:

这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最近,成都七中的开学致辞火了。

“哪些骨头在风中挺立成了傲岸?哪些天使逆行走向了疫情最前线?哪些普通人的善良让我们热泪盈眶?哪些陌生人的温暖让我们重燃希望?”

“今天的这些数字,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精神,这些教训,这些反思,不能只出现在多年以后的课本里,成为僵硬的答题要点。这些真实的一切,应该让孩子们知道。”

致辞把疫情当作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这也是教育界的共识。

张志勇建议,学校每天推送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指导学生关注疫情防控进展,感受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抗击疫情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等。

在加强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学校也要关注到,面对不断攀升的病例数字,以及严格的防疫防控措施,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因此,必须做好心理防疫。

北京师范大学是此次疫情中在国内最早开通心理热线的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提供的数据表明,疫情开始后,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病毒在传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惧,总担心新冠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身上,甚至对自己能做什么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确定,难以放松。

“这是一种疑病心理。”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游旭群表示,应对这种心理,重要的是要最大程度接纳自己这种焦虑和担心,明白这是一种面对重大危机时很多人都会有的心理反应,而不是因为自己心理素质差导致的。

家长和孩子们可以从3个方面调节。首先,学习权威的病毒学知识以提高控制感。建议学习一些科学的病毒及其防护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到这些病毒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我们自己及家人可以通过有效手段防护。

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身体稍有不舒服,是正常的反应,无需过分担心”,“新冠肺炎是可以医治的”等,能缓解我们的焦虑。

最后,保证睡眠充足和饮食均衡,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工作上来,让生活有规律。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