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耕备耕已经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16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做好2020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保障农资即时配送,打通农资流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供销集团作为国内大型涉农流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系统龙头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组织所属国内最大农资流通企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农集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储备和供应,确保货源充足、物流畅通,力保农时备春耕。
配套跟不上?
全国调配保供应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资人更是如此。作为在农资行业工作30多年的“老人”,中农集团总裁王春林感慨颇多。
王春林告诉记者,中农集团化肥销量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比约为15%,农药占比约为8%。从去年底开始,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储备化肥,截至1月底共计备肥442万吨,2月份可增加110万吨,3月份还可再增加150多万吨,累计将达700万吨左右。
“目前,集团下属14家化肥生产企业,除湖北有一家不能复产外,另外13家都已经复产,从春节至今已经生产了30多万吨肥料。”王春林说。
“湖北磷肥产量比例很高,在全国市场的占比为40%至50%。好在我们的备肥工作开始得比较早,春节前磷肥已经运出来了一部分,影响不至于那么大。”王春林表示,中农集团一方面积极与湖北工厂沟通,尽可能保证货源;另一方面与基层客户协商,将原计划采购的湖北货源调整为云南、贵州企业货源,最大限度保证货物的顺利供应。“还有一个应急办法。南方春耕开始得早,先从北方往南方调剂,全国通盘调配,确保有序供应。”
中农集团农药板块包括流通和生产,流通由中农立华公司负责,生产由中农联合公司负责。中农立华公司董事长苏毅告诉记者,山东、湖北、河南、江苏、浙江是农药原药、中间体(原料)、制剂的重要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尚未复工,导致供应减少。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也有不少企业没有复工,配套包材跟不上,制剂生产也受影响。
“农药生产是个产业链,环环相扣。目前,我们已加大协调和采购力度。”苏毅表示,作为原国家救灾储备重要单位,中农立华已发函给相关企业,帮助其办理申请复工复产手续,为制剂生产企业提供紧缺的储备原药,帮助农化企业积极提前备货,缓解疫情带来的供应压力。
苏毅透露,目前中农集团已储备了价值20亿元的农药,预计至3月底可同比增长20%,5月份预计将同比增长25%。
“除了从国内采购农药制剂,公司还加大了从跨国企业的采购力度。”苏毅表示:“我们要发挥‘国家队’作用,全力保障农药市场稳定和及时供应。”
配送跟不上?
拼单授信巧应对
“按照往年情况,现在正是配货关键期。”王春林坦言:“从目前看,农资运输还是挺难的,一是跨省运输仍受到一定影响;二是铁路运输虽然有保证,但装卸工力量不足,铁路货仓不够用;三是目前农资商品虽然可以运输到乡镇,但直接运到村里还有困难。”
不过,王春林也表示,好在部分农资在疫情前已经运到了公司各地储备点。“我们会密切关注后续变化,尽快将农资运送到农民手中。公司的原则是不能加价,不能发‘国难财’。不过,因为运输成本提高,价格预计会有上涨,只是目前市场还没有反应出来。”
苏毅表示,中农立华和中农联合所属分子公司均已复工,在全国的仓库也都安排了值班人员。不过,目前国内农药运输配送基本靠汽车运输,因为司机不足,唯有整车才能发货。为解决用户困难,公司一方面组织协调订单,努力“凑车”;另一方面通过给用户授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公司还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分片负责,确保配送及时到位。
“农药运到经销商处和分子公司后,经销商和分子公司会通过自有车辆配送到零售商那里。”苏毅说,如果找不到装卸工,员工会负责卸货;如果送货到村庄有困难,公司会与客户约定地点,实现无接触式配送。
未来会怎样?
化危为机推动转型
正如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二级巡视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符纯华所说,疫情给整个农资行业“提了个醒”。传统销售大多采用“人海战术”,未来农资企业必须加快从“一买一卖”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王春林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农资企业开始用抖音、网络直播、微信等方式,讲授科学用肥、合理用药和农化知识,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以前春耕期间,中农集团要开几百场次现场会,大批员工“走到田间地头”服务农户。如今,公司员工和全国上万个基层网点均改为通过微信了解需求,有目的、有准备地安排生产。
苏毅介绍说,中农集团板块目前共有800多名技术人员,每位员工用电话、微信分片对接经销商、零售商、农户,保持一两天联系一次的频率。同时,“由于现在大部分农户待在家里不能出去,我们要有效利用这个时间段,加强技术培训服务,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用药水平”。
谈及未来,苏毅表示:“我们要化危为机,推动整个行业加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