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们是妈妈,一面是刚强一面是温柔
照片说明(从上到下):徐跃峤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病房中。(资料图片) 柴方圆在重症监护室工作。(资料图片) 梅芳华在实验室工作。刘 聪摄(中经视觉) 女警巡逻队员在执勤中。(资料图片) 王玥在登记入户排查信息,打印疫情报告。(资料图片)

编者按 激烈的战“疫”正在进行。为了展示抗“疫”一线典型人物,讲好抗“疫”前线感人故事,经济日报分别以“她们是妈妈,一面是刚强一面是温柔”“他们是‘90后’,一面是孩子一面是战士”“他们是普通人,一面是路人一面是亲人”为主题,推出系列报道。

此为系列报道的第一篇。那些在武汉抗“疫”的战士们,有治疗一线的医生,有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有离病毒最近的检测员,还有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和一线值班警察,她们面对工作刚强如铁,但她们又都是妈妈,面对家庭温柔如水。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妈妈们。

北京宣武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徐跃峤:

医生刚强,患者才有信心

本报记者 温济聪

在武汉,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妈妈医生”,一面刚强、一面温柔。在新冠肺炎治疗一线,她们非常刚强。

就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徐跃峤所说,“如果我们医生都不刚强,那么我们怎么让患者刚强与坚毅;只有我们医生刚强起来,我们才会让患者更有信心,帮助他们战胜病魔”。

2月21日中午,记者见到徐跃峤时,她刚刚结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上午工作战斗”。

徐跃峤2003年到宣武医院工作,但未赶上医院抗击非典的战斗,对此她有些许遗憾。得知医院要组建驰援武汉医疗队,徐跃峤积极报名,并在报名时说:“我的爱人就是抗击非典的第一批队员,这次我报名参加,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徐跃峤如愿奔赴武汉,并担任了宣武医院医疗队副队长。“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荣幸!”

1月30日至今,宣武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大多医护人员都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隔离病房工作。在他们接诊的患者里,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更有危重病人,工作繁忙而有序。“做好防护,真的太重要了!”在接诊了多名患者后,徐跃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我的眼神必须要发自内心的坚定,必须展现刚强的一面。唯有这样,才会给患者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谈及工作感受时,徐跃峤这样说。

在家中,尤其是面对今年上初二的女儿时,她又是一位温柔的妈妈。

2月14日,她和丈夫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写一封家书。虽然是夫妻对白,但信里谈的也大多是女儿。

徐跃峤给同是医生的丈夫写道:“离开家已经17天了,每一天都想念你们,希望青春叛逆的宝贝能少惹你生气。虽然你还不习惯,但别焦虑,咱们把这次分别当作难得的机会,你有了更多照看孩子、分享她成长的机会;我也有了离开孩子,照看自己内心的时间。希望每一天全家人都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这么长时间见不到女儿,徐跃峤很愧疚。“以往都是我带孩子居多,现在不能陪在她身边,每次给她打电话时,听到她撒娇抱怨的声音,我都挺心疼的。”

“晚上有时间的时候,我常常眺望窗外,看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灯光,默默祈祷疫情早日结束,我也能快些回到女儿身边。我也盼望将来,与爱人能带上女儿一起登上黄鹤楼,一望那春江潮水、万里东流的美景。”徐跃峤动情地说。

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柴方圆: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回家

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 木

2月21日凌晨1点,柴方圆结束了这一班的工作,走出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脱下防护服,消毒,清洗,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已是凌晨3点多。她需要赶快回酒店休息,因为当天下午5点,就是她的下一个班次。

柴方圆是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也是主动请缨参与一线护理的“战士”。

“我们ICU的人都能吃苦,不管什么时候都想冲在第一线。我有10年的工作经验,还有10年的党龄,我还是护理组长,有什么理由不参加。”她说。

ICU的工作一向忙碌又繁重,如今更是难上加难。过去柴方圆进入ICU病房,只需要穿洗手服,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如今,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性,医护人员在上岗时,洗手服外还要再穿一层隔离服与一层防护服,手套也要戴两层。在提升防护效果的同时,也让她的行动更加笨重而艰难。几小时下来,里面的衣服常常要湿透几次。

不论是工作的辛苦,还是病毒的危险,在柴方圆嘴里,都只是云淡风轻地提起放下,她翻来覆去说的一句话是:“要让疫情快点过去,大家都可以回家。”

脱下防护服的柴方圆,同样是一个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的母亲,她每天通过手机和家人联系。

柴方圆最感谢的就是家人给自己的支持。丈夫对她说,“家里有我们,你放心去,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护,只有你做好防护病人才会得救”。

每天的电话里,听着丈夫一次次提起做好防护,柴方圆5岁的儿子也学会了这一句,每次在电话最后都要对她说好几遍“记得做好防护”。

其实,5岁的孩子对于“防护”以及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还不是那么了解,柴方圆用这样的方式向孩子解释自己的工作:“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可是妈妈的病人们,如果治不好,他们的孩子就没有爸爸妈妈了。”

柴方圆最期待的就是疫情结束之后回到家,看到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地在一起:“只有疫情快点结束,武汉才能恢复原来的气息,我才能回家,早点拥抱我的家人。”

湖北省疾控中心检验所梅芳华:

疫情结束带孩子吃热干面

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 浩

“部门值班检测,跟刘聪整理检测结果,整理到了晚上10点多,大家一起吃了盒饭,作为迎接鼠年的年夜饭。难忘今宵……”

这是梅芳华在1月24日除夕之夜写的一篇日记。2月21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起写日记,是她和11岁女儿在这段特殊时期的约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简称湖北省疾控中心检验所),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与研究的繁重工作。作为该所病毒检测部的一员,梅芳华的工作和生活轨迹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1月15日,在时隔近5年后,梅芳华再次进入了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3级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样品分装工作。她清楚地知道,需要在这里做实验的病毒都是“厉害的角色”。

尽管有些忐忑,出于疾控人职责所在,她与同事仍然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终于清理和分装完23人份的标本。血样、咽拭子、肺泡灌洗液……每名患者有七八种标本,一式5份,分了500多只。从10点多进实验室,到下午3点多出来,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而这样的场景,在此后一段时间里,成了他们工作的常态。“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分装上千份标本。”梅芳华回忆说。

梅芳华的丈夫作为“下沉”干部,疫情发生以来,也下到了社区开展工作。夫妻俩经常是谁抽出一点空闲,谁就去照顾女儿。

“我特别认同一位领导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其实你在工作上的样子,孩子会看在眼里,你会树立一个榜样。你在认真工作,孩子就会觉得认真工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梅芳华说,这也是她努力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

作为身处抗“疫”一线的疾控卫士,梅芳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目前已经看到希望了,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坚持。加油!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的!”

梅芳华向记者透露说,除了一起写日记,她和女儿还有个小小的约定。这段特殊时期,女儿跟她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想吃什么。她也跟女儿做出了承诺,等疫情结束,“先带你去吃热干面。”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交通大队女警巡逻队:

疫情不除,我们不退

本报记者 周 琳

在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交通大队,有一支特殊的“妈妈”警察巡逻队。

东西湖区交通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西湖区交通大队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街面交通管控力量,抽调多名女民警,成立女警巡逻队开展街面巡控。2月14日,民警纪燕、杜岚、章妍、周敏等多名“妈妈”警察正式投入工作,主要负责辖区内重点医院、隔离点及防疫重要路口路段的巡逻及管控工作。

“作为一名女警察,我们是妻子、女儿、母亲,但同时也拥有男同事们所没有的韧性和柔情,一边照顾着家里的老幼,一边坚持工作。我深信,只有负重逆行、无惧无私,最终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纪燕说。

章妍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自2月14日以来,我和同事一起参加防疫期间女子巡逻岗任务,克服了老人需要照顾、10岁女儿需要在线学习、家中生活物资缺乏等困难,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我能安心参加单位的巡逻工作。”章妍说。

2月18日下午,一台运送医疗救援物资的车辆因对武汉地形不熟,在柏泉收费站迷失了方向停靠在路边。“妈妈”民警周敏主动上前询问前行方向,并一路护航,将战“疫”物资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

在疫情暴发后,周敏主动请战,要求工作在战“疫”一线。在诊疗医院、病患隔离点、城际卡点、方舱医院的执勤中,周敏先后护航疫情运输车辆109台,劝返人员38人,在隔离点、方舱医院周边引导车辆208台,接受问路咨询96条,确保了隔离点、方舱医院周边生命绿色通道快速畅通。

民警杜岚的爱人一直在湖北恩施工作,离汉通道关闭后,夫妻两人暂时被分隔两地。“当时,家里留下了我,4个70岁左右的老人和10岁的女儿。但是,疫情当前,老人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杜岚说,女儿通过网上课堂自学,还经常给我发短信说“妈妈加油”。每次回家,杜岚都想抱抱亲亲女儿,但一想到自己每天上班在外奔波,接触的人较多,为了家人安全,不敢太近距离接触。

巡逻队的“妈妈”警察赵俊红说:“我是一名人民警察,国家有需要,不能坐视不管。但我同样是母亲、女儿,需要兼顾自己的小家。在安排好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后,我与战友们一起在抗‘疫’前沿坚守,疫情不除,我们不退!”

武汉南泥湾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玥:

把时间留给辖区群众

本报记者 包元凯

王玥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13岁孩子的母亲,另一个身份是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街南泥湾社区党支部书记。而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比她做母亲的时间还要长——她已在3个不同的社区工作了14年。

南泥湾社区下辖着7个物业型小区,共有7000多户,疫情期间留在武汉的有3000多户。此外,还有大量的租户。常住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是这个社区的特点。

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玥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基层“下沉”干部,挨家挨户敲门,确定小区居民是否离汉、在汉人员体温是否正常,排查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是否妥善安置。

王玥说:“病人要吃药,居民要吃菜,相关物资的采购工作也都是我们平时的工作内容。”此外,社区患者病愈,也要去医院接他们回家,宣传隔离观察政策,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目前,我们所有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都对外公布了,社区居民24小时可以联系到我们。最近,我经常凌晨还在接听电话。”王玥说,工作强度大还是一方面,有些居民不太配合工作,我们只能慢慢去说服他们。有一次,做一位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谈了一晚上,直到最后才做通。

至于家里的事,王玥早就顾不上了,她说:“此时此刻,共产党员就要舍小家、为大家。家里的事情就全交给孩子爸爸了。”

“他以前家务做得少,我从来不知道他还会做饭,还做得这么好吃。”王玥说着说着笑出了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让他多承担点儿家庭责任也挺好”。

如果说丢掉家务算是一种“解放”的话,那么不能陪伴孩子对王玥来说则是一种“遗憾”。

尽管每天都能回家,但孩子见到妈妈的机会不是很多。“基本上每天出门时,孩子还没起床,回家以后,孩子又睡下了。每天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很少。”平时,王玥每天都会陪着孩子写作业。但如今,工作忙再加上要保护孩子,母子俩面对面说话的机会少之又少。

孩子也非常关心妈妈。工作期间,孩子会给王玥打电话,但王玥担心社区居民因此联系不上自己,更担心自己的工作因此分心,只能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儿子,你不要经常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每天要接的电话太多了,叔叔阿姨找妈妈都是着急的事,接你电话会影响我的工作。”

记者问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王玥回答道:“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多陪陪孩子,补上这段时间的亏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