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深夜,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仍在火车站安装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仪。
在深圳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工厂内,生产线员工彻夜赶工,紧急生产出6000只KN95防护口罩、2万只银离子口罩、3.4万只一次性蓝海锚医用口罩,全部无偿捐至武汉。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民企捐资捐物捐技术,加班加点保供应,发挥行业优势,星夜驰援疫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捐资捐物,支援一线有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广大民营企业慷慨解囊,积极生产、筹集、捐赠疫区急需的各类中西药品和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
在疫情暴发初期,湖北医药企业人福医药集团紧急调配采购120台呼吸机和2000件抗病毒口服液捐至武汉。
宜昌人福药业董事长李杰表示,公司已准备6个品种近2000件抗病毒药品,随时接受调配指令,确保药品供应。“疫情之下,没有谁是局外人。民营企业量多面广,平时实干兴邦,战时勇担使命,同心协力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弹药’,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京东宣布向武汉市分批捐赠100万只医用口罩及6万件医疗物资;华大基因紧急组织科研及生产力量,成功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首批捐出1万人份试剂盒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据全国工商联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3日,民营企业累计捐款127.32亿元,捐物价值56.94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多年健康发展积累的充足底气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发挥优势,保障供给有实力
为了缓解物资紧缺情况,多家民营企业发挥各自营销网和产业链优势,全力以赴筹集调配医疗物资。
1月24日下午,卓尔控股依托卓尔智联跨境供应链网络,调集多方力量保障国内一线需要。25日凌晨,卓尔确定从菲律宾、柬埔寨的紧急筹集计划并锁定货源,组织从生产厂家装运。26日中午,320万只医用口罩和21万套防护服先后从马尼拉、金边运抵武汉,并火速送往湖北抗“疫”一线。48小时内,卓尔便打通国际采购保障通道。
“公司长期以来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使得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物资。”卓尔智联总裁齐志平介绍。
借助国际“朋友圈”筹集物资支援疫区的企业不在少数。正泰集团借助遍布世界的营销网络和供应链资源,通过印度、西班牙、俄罗斯等地的本土化运营团队,筹集物资;三一重工发动尼日利亚、泰国等40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团队,寻找疫区急缺的防护用品;新华联采购的25万只口罩、8800套防护服陆续运达湖南、四川等地……
这一切离不开航空业的支持。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表示:“我们通过旗下湖北均瑶大健康全国物流和吉祥航空全球航班,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增援武汉。”
复产转产,抗击疫情有信心
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是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的重要保障。连日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迅速开工生产、复产、转产。
长沙芙蓉口罩厂生产车间内,8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一线操作工两班倒作业,后勤人员也全部上阵,日产口罩近20万只。疫情发生以来,该厂陆续向医生、交警等一线工作人员捐赠10万只一次性无纺布口罩和2万只KN95口罩,并运送了9万只KN95口罩到武汉。
“我们中小企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从弱到强,发展壮大,如今疫情来袭,我们也要为国家出一份力。”芙蓉口罩厂厂长伍海湾表示,目前口罩厂正在筹划购置土地扩建车间,建设标准厂房,进一步提升口罩、防护服等产品产能。
为了进一步保障供给,一些民营企业主动调整生产线,改造生产设备,转产疫情防控物资。
得知疫区急需医疗防护服,红豆集团将一个具备医药生产级别的厂房紧急改造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车间,员工加班加点突击转产,日产防护服超3万件。“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此举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不以营利为目的。”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说。
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红豆集团各公司已有序复工生产。“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稳定生产。”周海江表示,在科学防疫的前提下,让工厂机器转起来,既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也是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需要。
谈及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多位民营企业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只是暂时的。相信依靠自身积累的经营实力以及政府的全力支持,一定能克服困难,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