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祖国最北方的白衣天使
——黑龙江省医疗队驰援湖北纪实
本报记者 马维维

1月27日晚,黑龙江省派出由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支医疗队奔赴武汉防疫一线。

2月5日,黑龙江第二支驰援湖北医疗队118名医护人员开始在受援医院全面开展疫情救治工作。

面对疫情,来自黑龙江的“白衣战士”纷纷请战奔向防疫一线,一张张按满手印的“请战书”,彰显出人间大爱。

截至2月10日,仅第一医疗队就收治患者134名,其中包括80名重症患者,成为受援医院的“最强外援”。

为早上战场我们都在努力

1月28日凌晨,经过5个多小时的奔波,137名医护人员进入武汉市区,来到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医院病区怎么设置?援助人员怎样合理搭配?这些都是必须先搞清楚的问题。医疗队领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焦军东带领30多名队员来到他们即将奔赴的战场——武汉协和疫情救治病区,进行近乎苛刻般细致的实地摸查。

“这里就是战场,战前多流汗,战后才能少流血。”多次参加医疗队任务的焦军东不断地鼓励队员们,只有把这些功课提前做到完备,才能让救治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回到驻地已是晚上,焦军东与各医疗组组长就患者治疗的核心与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强调既要尊重指南制定的原则,又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他说:“我们每挽救一名老人就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每救治一名青年就保存着一份未来的期望。”

1月30日上午,医疗队正式接诊新冠肺炎患者。

“1+3”模式为抗击疫情增信心

李家宁小组是医疗队第一个进入受援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医疗组。进驻后,他们迅速采用“1+3”的工作模式,即医疗组派1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专家,当地医院派3名医生辅助工作。

2月1日,是这个小组进入病房的第三天。当天上午,团队中的韩开宇医生对自己小组的18个病房进行了漫长而细致的查房,“每个病人都得细之又细,差不多是平时查房时间的2倍。”韩开宇说。

到了中午,终于结束查房工作的韩开宇神色有些凝重:18个病房收治了28名患者,其中16人病情比较重,“看来我们医疗队今后的工作任务很重”。

李家宁小组接手的病区,原本是医院的泌尿外科,对疫情患者诊疗缺乏经验。“1+3”工作模式使双方能够协同配合、分工明晰,也让救治过程逐步趋向有序、高效。“经过几天的磨合,目前这个工作方式已经逐步成熟,极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李家宁说。

团队中的鲍永霞医生说:“我们目前已经和受援医院结成一个集体,我们团结一致,一定能战胜疫情!”

我们是医生,我们更是党员!

“这个时候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哈医大一院呼吸监护病房副主任于世寰的朴实话语,道出了所有党员医护工作者的心声。

1月30日中午,黑龙江驰援湖北抗疫医疗队临时党委正式成立,下设4个临时党支部。成立会上,党员们紧握右拳,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

当天晚上8点,哈医大二院感染科医生陈立艳与李家宁一同走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隔离病房。此时,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当地的医生们共同工作了4个多小时,早已汗流浃背、浑身湿透。

武汉是前线,为何要冒险逆行?“报名时没想那么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种危难时刻,就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陈立艳说。

几天来,很多医护人员在前线写下入党申请书。哈医大二院18名医护人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中纷纷写道:“看到党员同志冲锋在前的身影,我备受鼓舞。在投入到紧张救治工作前,写下这封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2月3日,黑龙江驰援湖北抗疫医疗队临时党委在武汉驻地举行了8名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8名新预备党员表示:“作为医疗队成员,刚刚成为预备党员,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让刚刚宣读过的入党誓词,成为激励我完成好援助疫区任务的动力。”

这一次,换我们来!

“非典”期间还在被保护着的80后、90后,成为了这次黑龙江驰援湖北抗疫医疗队中的主要力量。猝不及防的疫情,让很多人在“一夜之间”长大。“我单身,没有成家,没有后顾之忧。”也成为了不少年轻人请战时的理由之一。

今年28岁的王东博是来自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的男护士,是医疗队临时团支部书记。

2月2日,王东博作为重症组的一员,第一次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隔离病房轮值班。即使有着7年工作经验,可面对紧张的氛围、陌生的工作环境、与普通病房迥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他心里也难免会忐忑不安。

“重症隔离病房是每4小时轮一次班,可刚刚工作了1小时,全身就被汗水浸透了。我的护目镜上全是汗水和雾气,呼吸也开始艰难起来。可看到病房内大口喘气的患者,看着进食行走都困难的他们,我渐渐忘记了疲惫,我的职责就是救人!”王东博说。

完成了4小时的轮班,脱下防护服的王东博已经全身湿透。他给自己当天的工作表现打80分,“下一个轮班我应该不会那么紧张了”。

面对病毒,避险是第一本能。而冲到第一线,是白衣天使们职业精神的召唤。“我相信,抗击疫情这场战斗终会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王东博在日记中写道。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