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创新思路,流转闲置田地荒山给当地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开展多种种植养殖活动,让广大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并解决贫困户务工问题,帮助贫困群众增收。
“大家在务工的时候,每4个人一组,人与人距离保持2米以上,一定要戴好口罩,身体有不舒服马上报告,工钱晚上通过微信发给大家。”2月7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龙洪村驻村工作队员覃列通过微信群告诉在地里务工的1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即将收官的双重紧急任务,我县组织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村干部等在全力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动员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科学合理安排当地贫困群众就近务工,让大家‘宅家防控、不减收入’。”巴马瑶族自治县县长、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蓝海洲说。
覃列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巴马农林投公司与巴马镇龙洪村民达成协议:以800元/亩租下该村400多亩土地种植百香果。“我家流转出去5亩多土地,2月4日得了4000多元租金,现在在自家土地上务工每天还有150元收入。”黄大兴已于2018年脱贫,他说,这个春节虽不能聚在一起,但是天天有收入。
与龙洪村一样,该县西山乡福厚村共流转了150亩土地给农林投公司种植百香果。“我的土地流转租金有1000多元,每天在基地里务工的6个贫困户分段来做工,大家晚上微信里能收到150元不等的工钱。”贫困户黄焕生告诉记者。
“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但也是春耕生产时期,大家充分利用微信、电话等多种联络方式,做好统计,完善手续,尽快把土地流转金拨付到位,同时多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告诉村民隔开做工。”连日来,巴马农林投公司总经理覃宁每天早上都在公司微信群里提醒大家。
负责西山乡片区土地流转工作的邓师傅告诉记者,通过动员,农林投公司目前在福厚村、拉林村、加尔村流转田地荒山1000多亩,流转金根据土地情况,500元/亩到1000元/亩不等,主要发展种植“六个一”(一根竹、一朵菌、一朵花、一粒豆、一片草、一株药)和养殖“六个一”(一头猪、一头牛、一只羊、一只兔、一只鼠、一只鸡)生态扶贫产业工程,工人都是优先聘用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者了解到,韦明尚一家4口2017年从东山乡长洞村搬迁到县城六能安置点,他本人还被选为社区工作人员。“全村流转出去了1000多亩荒山给农林投公司种植中草药,就在前几天,农林投发了50万元流转金到村民手上,有的农户拿到了上万元。”韦明尚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时期,搬迁出去的贫困户按照管理员的要求,分时间段回村里做工。
“燕洞镇岩廷村土地、交通等资源优势明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近段时间,通过与大家沟通,全村共流转了700多亩田地给农林投公司培育高端水果苗,还在附近建了个养猪场,土地租金已全部发到村民手上。”燕洞镇宣传委员黄铮说。“我们这里目前接纳了当地20个贫困户来务工,因为不能扎堆儿在一起干活,工作量比较大,一天的工钱200多元,收工后都通过微信转给大家。”岩廷高端水果育苗场场长吴大波告诉记者。
那社乡祥兰村面临的防控疫情形势同样严峻。从农历正月初二起,驻村第一书记韦智谋和工作队队员除了每天到村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还动员大家把没有时间管理的田地荒山流转出去给合作社种植油茶。村委会主任廖克仁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流转出来500多亩荒山给村里山茶油合作社种植油茶。疫情防控期间,合作社合理组织贫困户种植油茶,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确保贫困群众有收入、不返贫。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巴马瑶族自治县发挥闲置田地荒山经济效益作用,目前流转闲置荒山土地2万多亩给当地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或种植特色水果,或发展油茶产业,或种桑养蚕,或种玉米黄豆,或种蔬菜,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