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制造”抗“疫”战场显身手
本报记者 乔金亮
▲2月3日,位于中国(泰州)医药城的默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生产最新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一管三检”核酸检测试剂,保障疫情检测需要。 汤德宏摄
▲2月5日,奇瑞瑞弗特种车辆公司紧急生产的20辆负压救护车全部完工并顺利交付。这批负压救护车将发往战“疫”一线,用于重大传染病人的安全隔离与转运,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病人送去特种“战车”。 张逸潇摄
▲2月8日,武汉市天兴洲大桥检查站,青年志愿者用武汉中州浩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外线测温仪给过往行人检测体温。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2月7日,河北省迁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卓(北京)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在加班加点加工医用隔离衣布料,有力保障了疫情重点地区需求。 陈 儒摄
▲2月7日,江西省龙南县宏业成实业有限公司员工在加紧生产额温枪的配套产品红外线测温仪LCD显示屏。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迅速配套100万支医用额温枪,有效保障了防疫物资供应。 廖叶萱摄
▲2月4日,由江铃集团制造的救护车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接送首批患者。江铃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救护车生产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率先在国内获得专利。疫情发生后,江铃集团紧急为武汉等全国疫情防控一线加班加点生产负压救护车。 范显海摄
▲2月7日,安徽省庐江县庐城街头,公安民警运用国产警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自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多地启用无人机对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进行空中巡视、空中喊话宣传等,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左学长摄
▲2月8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医药工业园海尔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抓紧生产药品。连日来,针对疫情,宜春市袁州区科学调度,有序协调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陆续投入复工生产,确保抗疫一线医疗药品供应。 胡 霞摄
▲2月8日,河北省宁晋县润博达医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加工防护服。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保证供应疫情防控一线。 赵永辉摄
▼2月5日,湖北省武汉市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由廊坊天雅桥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河北佳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一木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等建造的箱式房,为快速建成的雷神山医院提供保障。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从国产自主研发的负压救护车到红外线测温仪,从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建成交付的“火眼”实验室,“中国制造”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彰显出强大的力量,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实物质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承担着保障物资生产任务的制造业企业,迅速落实产能,开始有序复工复产,实现了抗击疫情、支援前方、安全生产“三不误、三促进”。

在春节期间,很多承担防疫应急物资生产的企业就坚持“不停机”生产。相关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马不停蹄生产急需的医疗物资。在安徽,江铃集团制造生产的负压救护车陆续下线,为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送去更多保障,有助于传染病人的安全转运。在河北,迁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医用隔离衣及布料。

面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带来的各类需求,不少企业不仅原生产线开足马力,一线工人舍弃假日、两班倒,还购置新设备全面扩产,培训后勤人员支援一线,最大限度扩产能、增产量、保供应。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显示,全国加强重点物资的生产和调度,全力满足武汉疫情防控需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负压救护车等物资源源不断地由企业的生产车间运向疫情最需要的地方。

时下,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即将复工的企业强化安全责任,摩拳擦掌准备迅速复工复产。特别是食品、轻工、纺织、日化、药品等企业,以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为己任,在全面落实复工复产备案制度、健全疫情防控工作体系、严格核查返岗人员身体情况、做好防护物资和人员配备、全面开展厂区消毒等工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克服困难,火速进入复工复产状态。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