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形成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刘 慧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山东粮食产业经济保持全国行业领先,早在2018年粮食产业产值就达到4016亿元,居全国首位。粮食加工转化率153%,居主产省第一位。5个市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全国粮食产业经济示范市滨州突破千亿级规模,占该市工业产值比重由2016年的12.74升至16.5,加工转化增值率3.4∶1,超过全国平均1.2个点。

山东不仅粮食产业经济发达,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成效也很显著。2018年粮食经营量14274万吨,调入调出2000万吨以上,居全国前列。6家入统批发市场辐射10多个省市年成交量656万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黑龙江、福建等交易会签订购销合同402万吨。重磅推出“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助力山东好面好油走向全国。

“政策支持、重点项目、科技创新和创优环境‘四轮驱动’,推动形成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说。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优质粮食工程列入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粮食安全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省政府扶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意见落地实施,相关部门在物流园区、“粮工巧匠”等多方面出台政策,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通过重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和办好首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等重点项目助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国家级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山东。加快科技转化,深加工产品居全国第一,商品淀粉、淀粉糖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创优环境促进产业。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压缩粮食收购许可时限、仓储设施备案多证合一等在“放”上下功夫,通过试点信用体系建设等在“管”上下功夫,通过破解行业难题等在“服”上下功夫。菏泽、滨州、莱阳等地创新举措服务企业融资难,整合组建的鲁粮集团以及地方转隶粮食企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