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A股市场迎来解禁高峰,仅1月份单月解禁规模就超过6800亿元。有机构预计,2020年全年,A股解禁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2020年1月份是A股解禁高峰月,全年则有近3.5万亿元的解禁规模,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轻工、计算机、医药、金融等领域。考虑到一些个股估值水平不算太高,总体而言对A股形成的扰动影响或将小于上期峰值。但是,对一些当前股价大幅高于解禁股东持有价的上市公司,以及严重亏损股东套现意愿强烈的个股,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
在招商银行分析师朱肖炜看来,1月份解禁规模的节奏呈现逐步攀升态势,下半月解禁规模将会显著高于上半月。因此,需要注意本月下旬大规模解禁可能带来的供给冲击。朱肖炜表示,本月多空因素交织,短期股市或以震荡态势运行。
“以史为鉴,A股大量解禁对市场影响有限。”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表示,不必过于担忧1月份产业资本持有A股到期解禁高峰期影响春季行情。首先,解禁不等于减持。解禁额并不代表产业资本减持额,还要考虑限售股解禁后减持的约束比例及市场行情对产业资本增减持的影响。其次,减持意愿与行情及估值高低有关。从历史上看,市场底部及估值底部附近产业资本往往表现为净增持,但在市场行情持续回暖时,产业资本往往表现为净减持。
那么,大非(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和小非(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哪个更被业内担忧?从以往限售股解禁后的实际减持情况看,小非是最主要的减持主体。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认为,出于对公司控股权、为后续融资提供有利股价等因素考虑,大股东在限售期满之时往往不会大量减持。小非作为短期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和流动性风险的关注度更高,在限售期满时往往会选择将收益套现。
“具体到解禁个股,需要仔细甄别风险与机会。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或价值明显被高估,限售股解禁后遭到大股东套现减持的可能性较大。具有明显浮盈的定增个股在解禁后参与机构减持的动力较大。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对股价形成负面冲击,需防范风险。”北京地区一家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