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年愿望,就是想请总书记再来我家坐坐,看看我们村的幸福生活。”1月8日,坝上地区白雪皑皑,艳阳高照。置身温暖明亮的新居里,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海成告诉记者,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跟他算了收入支出账,嘱咐他要加油干、好好干。此后,他和朋友合伙承包大棚搞起了马铃薯种植,2018年纯收入达10万元,2019年收入继续增长。
“新的一年,我还要大干一场。”徐海成满怀信心地说,自己家住上了小楼房,买了小汽车,二女儿又考上了大学,日子红红火火,过去紧巴巴的光景一去不返了。
如今,德胜村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干劲十足,村里推广马铃薯种植,兴办民宿旅游,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37万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共脱贫211户44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7.8%降至目前的0.17%。同时,整合搬迁附近两个自然村,统一规划建设德胜新村,高水平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德胜村的“蝶变”,是张北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缩影。张北地处北京周边,是河北省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县区之一,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张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嘱托,全县干部群众立足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靶向目标、精准施策,合力攻坚、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据统计,2019年全县脱贫3552户627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7%,10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脱贫攻坚要“勇啃硬骨头”。张北县有12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在50%以上。在各方支持下,张北县调集精兵强将逐一攻克。张北县二台镇代家村就是一例。
“产业扶贫,拔掉穷根。”河北省工信厅民营经济发展处处长、张北县二台镇代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毛红领告诉记者,贫困人口产业以燕麦、甜菜等传统种植业为主,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增收有限。鉴于此,代家村选择了全营养食品藜麦作为突破口。2017年村集体试种成功后,因势利导增加种植量。2019年26户村民种植藜麦1300亩,并进行了有机认证。
为确保村民脱贫致富,代家村完善了“合作社+农户+精加工+订单”的运作模式,注册了“藜合富”商标,打响品牌。在代家村的藜麦加工厂,藜麦原粮通过过筛、碾米、抛光、吹糠、色选等多道工序成为成品,价格由每斤4元升到18元至20元。
“2019年,我种了200亩藜麦,年收入达30万元。”村民霍俊清告诉记者,代家村以往只搞传统品种的种植,很容易赔钱。驻村工作队的到来,不仅帮村里形成了致富主导产业,还改善了村里的面貌,乡亲们安居乐业。
在拿下深度贫困村的同时,张北县还采取多种模式推动全域“空心村”治理。其中,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空心率较高的120个“空心村”进行易地新建,在县城东2.7公里的义合美村建设了45万平方米的集中安置社区,安置12个乡镇1.6万多人。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张北县坚持集中安置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在距离义合美安置区南侧3公里处建成东西部协作项目西瓜基地,2019年,投资780万元新建大棚800个,当年有300个投入使用,收益24万元,通过公益岗位或困难救助金的形式全部发放给搬迁户。依托张家口市农科院坝上基地的技术,张北忠信马铃薯合作社发展马铃薯产业,常年就近吸纳就业300多人。
张北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基本做到扶贫产业全覆盖,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通过“空心村”治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实现高质量脱贫。
从产业发展看,张北县大力提升传统种养产业的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肉牛、奶牛养殖规模超8万头、生猪60万头、羊80万只;将光伏扶贫打造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全县每年光伏扶贫产业收益1.5亿元以上,40%作为村集体收入,其余60%通过公益岗位形式发给贫困户,可覆盖3万户(户均3000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仅靠草原天路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业发展,就带动1.2万人参与,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从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看,全县建设11所互助幸福院,可入住1320人。
“百姓不脱贫,干部不松劲。”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表示,2020年,要以高质量的脱贫成效,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