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轶辰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何从城市的数量型、速度型扩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会议顺应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波澜壮阔,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城市数量由1949年的132个增加到2018年的672个,城镇化率由10.6%提高到59.6%,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住房问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道路长度增加了15倍,建成区的绿地面积增加了19倍,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分别提高263倍、395倍,燃气、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6.7%和98.4%,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我国城市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从城市的数量型、速度型扩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城市功能的调整、城市要素的配置、城市特色的营造、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都要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展开。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同时,着力解决好城市停车难、上学难、就医难和交通拥堵、生活不便等问题,让人民更方便、更舒心。
新时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推动新时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关键还在于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路径。城市发展规划为先,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规划,科学布局。城市治理也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科学分析城市问题,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发展始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不断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一定能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