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以才聚财为振兴赋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己平
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角。 本报记者 李己平摄

吉林长春市深化人才强市战略,政策惠才、平台聚才、产业引才、服务留才,不断增强吸才磁性,提升人才价值。

长春人才流入趋势明显,人才智力势能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动能。

近年来,吉林长春市以开放思维筑巢引凤,深化人才改革,增强吸才磁性,提升人才价值,破解老工业基地人才从哪儿来这一难题。

人才纷至沓来,智力不断积聚,激发长春发展新动能,为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效智力支撑。

结构性引才促发展

长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邵利表示,长春市深化人才强市战略,政策惠才、平台聚才、产业引才、服务留才,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务实的举措、更真挚的诚意、更贴心的服务引入优秀人才。

有竞争力的引才政策无疑是最有效的聚才举措。人才资助、人才奖励、人才保障多项政策支持力度优于同类地区水平,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长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下发《长春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计划(2019—2023年)》,全面落实吉林省“人才新政18条”和长春市“人才政策20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院士长春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制定《长春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招才引智“万人计划”,多次组织“吉人回乡”“吉人生根”“万人助万企”系列招聘活动。长春市财政年专项列支2.5亿元,确保各项人才政策有资金支撑。

突出重点,局部领先。长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固有的科教资源得到有效发挥,头部企业,局部产业形成引才磁力。聚焦数字长春、“三大支柱优势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和全面振兴发展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重点实施“四大专项计划”,20个具体人才工程,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统筹推进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6支队伍建设。

宏观统筹,齐抓共建,政策叠加,实施大人才战略。目前,长春已初步形成了以省市人才新政为主干,各分项政策为支撑,具有长春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长春市重点人才工程项目责任书》。长春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实施4个重点人才工程,组织汽车、轨道客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申报项目;长春市人社局启动事业单位专技人才“采兰工程”,已签约201人;长春市教育局、长春市卫健委、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分别启动实施“长春名师”“长春名医”“乡土专家”培训选拔工作等。

加大对用人企业主体和大学生支持力度,为企业引才叠加长春市人才政策。头部企业金赛药业引进博士年薪33万元,近年从海外引进了30多名博士,全公司3700人,长春本部就占1500人左右,硕士博士比例占24%,本科以上占80%,有59人获得长春市人才住房支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化和市场化服务。长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长春新区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该区组织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先后有8批131名人才入选,给予8000多万元人才扶持资金;为人才创办企业发放“创新卷”1.29万张,兑付资金2125万元,有效帮助人才创办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复制、推广“新区经验”,长春市经开、净月、汽开等开发区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人才政策互相辐射、彼此互补、形成合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从单纯的“制造特区”打造成真正的“创新特区”。

据长春新区党委副书记唐继东介绍,2018年长白慧谷计划奖励资金为3000多万元,今年达到5000万元。灵活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人才创业活力,获得1000万元人才奖励的邓中翰院士团队在长春新区组建了中星微电子集团东北总部,建设“SVAC国家标准安防监控物联网系统研发应用产业化项目”,预计2022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获得人才奖励资金100万元的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宣明及团队成立了以长光卫星为基础的航天信息产业园,目前已实现“吉林一号”14颗卫星在轨运行,带动了上游卫星制造和下游数据应用产业快速发展;长春新区的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拥有2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集聚各类人才近千人,培育了永利激光、长光宇航、融成智能等多家高层次人才创办的高新企业。

坐落于长春市净月高新区商务EBD中心的长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人才开发产业化、市场化方面走得更远。作为东北唯一一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4.88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引进人才企业51家,其中国际著名企业2家,国内知名企业6家,不仅有招聘、职业介绍等传统业态,还扶持心理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保险等新业态,累计为长春企业引才3500余人,硕士以上367人,为1600余家客户提供人才服务60余万人次,人力资源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30亿元。市场化的产业园更加务实,通过招才引智促进经济发展。2019年园区举办创业就业博览会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峰论坛,开展创业项目对接、企业需求招聘、人才高端论坛、职业技能提升等系列活动,创业项目达成意向对接1473人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642个,达成就业意向1877人次。

赋能提高人才价值

聚才不外乎“引”和“留”,提升人才竞争力必须不断为其赋能。长春市以人才流动的开放性,人才交易的市场化,做到了人畅其流。

吉林省每年大学毕业生有20万人,留住的办法是顺应年轻人不被“绑定”的开放性,在成长的“可能性”上入手。

长春人才产业园801室的长春龙天华尔公司总经理巩汉春介绍说,目前他们与吉林省18所高校达成服务协议,今年为11所高校作了报告,为42333名大学生个体作了职业报告。结合长春本地产业升级,配合高校作毕业前的精准实训。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喜凤介绍说,该公司与吉林工大建立的硕士联合培训基地,探索产教融合,产业实习与课堂教育各占一定学分,共同完成一门课的学习,人才开发工作已经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长春市委组织部启动了素质提升工程,为100余家重点民营企业的年轻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举办专项培训。政策宣讲,理论教学,网上名师授课,学历再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本领。

在市场化环境下,长春打造的人才成长和交易平台让人才得以自由流动,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在人才大格局下,人才交易形成闭环。长春锐仕方达公司赵鑫这样评价长春的人才环境:“市场空间大,发挥余地多,胸怀大,无限制。”长春才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猎头,与全国3000多家企业保持联系,与1400家企业有业务合同往来。该公司为长春引进了2个团队,高级人才42人,培养了5000人担任企业人力资源工作。

长春市人才办提供的2019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留长就业创业服务工程”成果显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5%,其中50%留在吉林省,长春占62%,达到5.27万人,省外生源回省或来省毕业生就业1万人。其中,在长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为1.26万人。

赋能也是温暖的服务,长春称之为硬件不足软件补,资金不足服务优。在今年长春市“万人助万企”活动中,党建人才服务功能组为企业新项目引才,为引进的人才落实政策,借助“吉人回乡”系列招聘引进紧缺人才,依托人才市场招聘人才,帮助企业校招解决对应届毕业生的储备需求,为企业解决人才领域的困难和问题近600个。

良巢引得百凤栖。提优环境引进人才,事业发展留住人才,再教育提升人才,柔性灵活使用人才。长春既聚焦“高精尖缺”,也覆盖整个人才队伍;既竖起“人才天线”,扫描域外高端人才,扩大增量,又立足服务好、培养好域内现有人才,优化存量,建立“人在彼地、才施春城”的人才智力汇聚机制。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123.7万人,拥有各类高端人才11.5万人。

长春市人才工程下活了“一盘棋”。人才流入趋势明显,人才智力势能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动能。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