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 周其森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制度基础。

夯实了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基本土地制度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地位。《意见》指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基本制度是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和取得巨大成果的法宝。过去,靠着这个法宝,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焕发了勃勃生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要依靠这个法宝。

夯实构建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基本土地制度基础。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经营制度是新时代农村制度建设的基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就是巩固加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合理配置制度资源,有效构建政策体系的复杂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的制度无疑具有奠基意义:为乡村振兴制度配置和政策供给提供坚实的基本土地制度支撑。

为乡村振兴提供基本的政策供给导向。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旨在保持新时代农民和土地的和谐关系,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应以延续和优化和谐的人地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能和人的效能为基本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制度作保障。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被充分证明了的最佳的人地关系制度成果,保持其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政策供给导向。

夯实了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产业制度基础

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繁荣,农民要进步,最根本的还要依靠土地。处理好人地关系,就是要解决好长久以来困扰农业经营与产业融合的农村人地矛盾问题。要破解这个矛盾,就要通过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就是为破解这个矛盾所做出的制度选择,是有利于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产业兴旺的制度创新。一是有利于稳定农民基本政策预期。二是有利于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三是有利于搞活家庭经济。

夯实了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社会制度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地关系决定着其他乡村社会关系。稳定持久的人地关系为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实现治理有效提供了基本社会制度环境。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坚持了农村土地集体属性,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人地关系的进一步确立,使农民与集体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利益进一步确定,消除了因产权关系不清而导致社会矛盾产生的制度弊端。同时,避免了土地因个体间的无序交易带来的弊病,最大限度发挥了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平使用对乡村社会的稳定调节功能。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保证了农民的基本权利,维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种制度赋予农民之间平等的地位、公平的机会,实现了制度平等,消除了社会心理失衡根源,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培植了制度文化土壤,从而为乡村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作者系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